站内搜索:
广州各区去年民生实事亮点频出 少了“模糊”多了量化指标(1)
日期:[2017-01-10]  版次:[A08]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专家建议,在民生实事产生和总结过程中增加百姓参与度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谢源源 罗汉章 方阳麟 邓毅富

■制图:廖木兴

年内建成150间以上母婴室、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00套、完成29条黑臭河道治理、力争实现4条地铁线开通……近日,广州公布了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广州各区也是未雨绸缪,去年底,番禺、天河、黄埔、南沙等区纷纷提前公开征集或遴选新的年度民生实事。

温故而知新,2016年各区的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市民街坊满意吗?新快报记者近日对去年各区重点关照的民生实事进行了梳理,发现不少民生项目成效可圈可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各区对于任务、评价标准有了量化指标。其中,白云区制定的33个小项中,只有两项目标模糊。不过也有市民坦言,一些实事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盘点 民生实事中群体帮扶涉及大项最多

十件民生实事的大项之下还有不同的小项。根据新快报记者粗略统计,内容最丰富的是南沙区,十件民生实事合计涉及40个小项的内容,平均一件民生实事有4个小项的内容。白云区平均每件民生实事则有3.3个小项,排名第二。天河区和海珠区也各有30个小项之多,平均每件民生实事有3个小项。黄埔区、越秀区、荔湾区和花都区的每件民生实事涉及超过2个小项,而从化区、增城区和番禺区则不足2个。

新快报从2014年开始盘点广州各区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和完成情况(详见2014年10月16日A07版),当时各区对外公布的十件民生实事表述中,部分小项存在标准模糊的问题,并非所有小项均有数据作为量化指标,或者有具体的进度、完成程度要求。在2015年,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到了2016年,各区对于十件民生实事的表述中,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其中,量化目标最多的是小项最丰富的南沙区。新快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40个小项中有34个存在量化目标或具体进度、完成程度的要求。如信息化建设一项,今年南沙区计划实现光纤到户率达80%(去年为40%),城市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100Mbps,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达50Mbps。

而量化程度最高的是白云区,33个小项中只有两个目标比较模糊,即“动员一批社会体育场馆加入‘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向市民优惠或免费开放”和“对符合条件并申请租赁补贴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其余均有量化要求。

不足 基层政务中心自助终端会按时下班

目标、要求更明确了,效果如何?新快报记者实地走访或从广州各区了解到,去年各区在民生实事方面成绩不俗,既有实际的政绩,也有详实的数据可以证明。不过在为民心工程点赞的同时,也有市民坦言,一些与他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实事,本可以做得更好。

以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建设推广项目为例。去年南沙、海珠、荔湾等区的民生实事中,都列入了这一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沙区已在区政务服务中心、9个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和南沙万达商业广场、南沙街南北台村公共服务站、东涌镇太石村公共服务站部署13台“市民之窗”自助终端。而荔湾区22个政务中心及3个特色社区居委会则部署安装了“市民之窗”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可办理荔湾区362项及佛山5个区约530项业务,除可实时查询办理进程等业务外,还新增了免手续费信用卡还款、广东省户籍居民港澳通行证续签等个人业务。海珠区相关民生实事中小项之一是实现约10项民生服务事项的自助办理和结果的自助打印。

不过,新快报记者在海珠区、南沙区实地走访中看到,目前利用自助终端办事的市民并不多。记者此前在海珠琶洲政务客厅体验发现,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仍存在多个服务事项尚在“建设中”、打印社保清单需重复操作等问题。

此外,新快报记者还从海珠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一些部署了自助终端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仍按照以往的营业时间提供自助服务,下班就关门了。如果市民临时想办事,则会不得其门而入。“如果是在政务服务中心或者相关的办事点,不会使用、不懂操作的人还可以找到工作人员问明白,如果终端机放在商场等公共场所,附近没人能指点迷津,或多或少会影响使用。”在南沙万达广场,市民刘先生说,希望自助终端能真正做到快捷便利,24小时服务。

建议 广泛征集民意再公开票选民生实事

每年,广州各区都会提十件民生实事,有些街坊有疑问:为什么一定是十件呢?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十件民生实事属于上级政府部门要求下级执行的任务,而作为区级政府按照指示安排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一般主要的项目都是围绕市政府公开的市级民生实事开展,可能各自会根据自身特点有调整,但大方向应该是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工作安排,不过各项民生实事之下还有具体的小项,这是各区政府的“自选动作”。小项的目标制定和执行都体现区级政府的诚意,而大项则反映市、区两级政府在一年中的工作思路。

民生实事落实得好不好,民众如何评判?对此,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目前各级政府对民生实事的总结一般只体现于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在两会时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民众参与度其实并不高,所以此前也出现过征集意见时遇冷的境况。要解决这一问题,他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由代表、委员将市民的意见充分向上反映,政府归纳这些意见,形成当年的民生实事。在民生实事的产生和总结过程中增加百姓参与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

此前多次在民生领域为民发声的市政协前委员、同德围公咨委主任韩志鹏也建议,可以建立统一健全的运作机制。不过他的方向略有不同,“在选取阶段,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广泛征集民意,形成初步方案后再公开票选,真实反映市民意见。项目完成后,同样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