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外国主妇也抓狂 走出“绝望”靠自己(2)
日期:[2017-01-11]  版次:[A15]   版名:[Hi广州·封面故事]   字体:【

她们给“绝望”同伴的建议

A

德国主妇Louisa Isaacsohn: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学有所长弄花草,生活不要太惬意

Louisa Isaacsohn是一名来自德国的主妇,丈夫也是德资企业的高管,他们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2年,唯一的儿子正在美国上大学。跟Catherine总是嚷嚷时间不够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经“空巢”的Louisa说自己的时间就是太多了,不知道怎么打发。

在德国的时候,她曾在一个植物学方面的科研基金会担任学者,之后很快就结婚成了家庭主妇。闲暇下来以后,Louisa对学习的热情重新燃起。她正在广州一所大学里学习中文,课余时间就打理自家的花园,照顾宠物猫狗,儿子每隔两三天会给她打视频电话聊一聊。

由于对植物学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她把小花园里种植的植物都做了标签,还给心爱的植物画速写,拍照并在网络上分享。其他主要乐趣还包括,周末跟丈夫一起逛植物园、花卉市场、修剪草坪、捕捉昆虫做成标本、摘下一些花果来煮茶或做干花装饰品。

Louisa的建议是,在广州生活,还是要努力学会说中文,“语言问题克服以后,身在异乡的寂寞也就没有了”。

她笑说,自己本来就不是热衷于呼朋唤友出门游玩的人,宅在家中发掘家居生活的乐趣才是她的生活方向。通过网络交流的旧友,学校里读书结识的老师同学,校外社交的少量志同道合的友人,不需要很热闹的社交圈,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住的小区里面,有许多邻居都喜欢来看我的花园,交流种树养花的心得,所以白天虽然丈夫不在家,有小花园,有猫狗、有邻居,我一个人也并不寂寞。”

由于丈夫计划在广州工作到退休,所以跟许多外籍“穗漂”相比,Louisa没有漂泊的心态,她打定了主意不要当一个过客,要在这里长久生活下去。

Louisa骄傲地说,社区的会所还曾邀请她举办园艺讲座,组织住户还有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她的花园。有邻居还建议,可以在后花园开一个小型的咖啡角,白天支出遮阳伞,晚上关门可以收起来,提供给社区爱好园艺的主妇们一个聚会和学习的地方。

“我丈夫很支持这个主意,他一直觉得我窝在家里交不到什么朋友,也许大家经常聚会聊天,能诞生更多好玩的主意呢。”

B

加拿大主妇Diana Edwards:不要荒废自己的“武功”

热心助人有所为,携手街道献爱心

来自加拿大的主妇Diana Edwards在他们社区里,比丈夫还要知名和受到邻居的欢迎。她得意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大家提到他们家,通常都会称她丈夫为“某某人的先生”,而不是主妇们惯常的“某某人的太太”。

与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开朗爱笑,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外向的性格显然是Diana“突围”的秘技——幸好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又找到了可心的保姆襄助,Diana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成了社区好几个志愿者组织的带头人。

她的微信里有八九个群,冬天到来后,这些群也热闹起来,附近的流浪宠物和社区孤寡老人是群友们想要帮助的目标,Diana参与联络赞助商、工作人员和车辆,安排捐款捐物忙得不亦乐乎。

Diana说,她在加拿大时养了四只宠物猫,是一个标准的“猫奴”,因为宠物运输检疫的成本太高,只好在来广州之前把猫咪托付给公婆,每年圣诞节回家才能看到它们。

最见不得小动物受苦的Diana,在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找到一批认同她想法又有时间的主妇,一起凑钱送流浪猫去做绝育手术,购买猫粮、猫舍放置在小区内。

主妇们关爱小动物的行动,逐渐在社区有了知名度。加上Diana在德国曾经担任过企业公关,有着灵活的交际手腕,很快就为她们的慈善小团体争取到了实物和资金赞助。

两年前,当Diana听说所在小区的街道组织居民探访孤寡老人,便也带着“爱猫团”也参与进来,她们这组肤色发色各异的爱心人士,成了志愿者群体中一道特殊的风采。她们还义务教贫困家庭的孩子学英语,还带着礼物去特殊学校“支教”。

Diana说,从热闹的企业公关岗位辞职回归家庭,自己也有一段时间的迷茫空虚,可是天生自带的公关基因和工作经验,让她在主妇圈、家长圈等有限的人脉资源里玩得很转,挖掘出各方面的资源然后整合配对在一起。

谈到主妇心得,她觉得,很多家庭主妇本身都有自带技能、工作经验和人脉,回归家庭以后,这些“武功”不一定要废掉,可以产生价值给自己更多的成就感。在她的志愿者主妇群里,就有相夫教子之余做自由设计师、化妆造型师、博主、瑜伽教练、网店店主,还有一位准职业马拉松运动员,家庭以外的生活依然精彩。

C

马来西亚主妇杨小姐:育儿也能成为事业

与本地妈妈合作开设培训班

解决小区大难题

主妇自带技能不仅可以为自己赚来成就感、社会和家庭地位,分分钟还能吸金呢,用对了地方赚钱未必比丈夫少。

马来西亚出生的主妇杨小姐是第三代华裔移民,五年前跟随英国籍的丈夫被外派到广州。虽然不会说中文,但是这个气候、饮食和面孔跟自己相似的城市,她表示,适应得还是挺好的。

杨小姐说,对两个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原本是她生活的全部,丈夫的工作需要在北京和广州两地来回跑,还经常需要出差,夫妻两人几乎要半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孩子逐渐长大了,在学校之外需要其它的兴趣班,可是她没有找到离家近、质量好,又用英语教学适合外籍儿童的培训机构,眼看同龄的孩子都上起乐器班、舞蹈班,她咬咬牙,跟小区里几个主妇一起合资开起了一家小型的儿童培训机构,当然背后的投资人还是丈夫们——既能陪伴小孩,又能创业吸金,一举两得。

杨小姐读书时就是幼教专业,毕业以后曾有短暂的幼师经历,所以设计课程、备课这些对她来说轻而易举。小区里的几位外籍和本地妈妈经过短期的培训也开始上手,其中一个学美术的还亲手创作了一组招生海报。

这个小型的社区儿童培训机构一开班就火爆起来,本来打算招10个孩子,如今扩充到30个,送孩子来的都是邻居,因为相熟也更加放心。

培训班开设了美术、声乐、舞蹈、英语和钢琴班,运营到第三个月就已经有盈利,可以给老师们发工资。杨小姐说,虽然不多,但是自己挣钱的感觉对于这群脱离社会一段时间的主妇来说颇有激励作用。随着规模扩大,培训班的服务更接地气,杨小姐还聘请了两位拥有教师执照的年轻本地女孩来辅导孩子们的功课,主妇们帮助小区里上班的妈妈接回孩子,看着孩子做作业,还给孩子们煮晚饭吃,相互减轻了对方的育儿负担。

“后来有一天我丈夫回来跟我说,小区的邻居见到他都夸赞我,说我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他也有几个男同事住在同一个小区,在公司里都说他妻子真厉害,他对我是刮目相看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