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面二孩一年广东多生娃40万 医疗卫生教育准备好了吗?(2)
日期:[2017-01-16]  版次:[A05]   版名:[2017广东两会·两会前奏]   字体:【

全面二孩一年广东多生娃40万 医疗卫生教育准备好了吗?

两娃照料

【困境3】

3岁前孩子无人照料不敢生二娃

●案例

“以前,单位办了托儿所,休完产假后,把孩子送到单位附近的托儿所,非常方便。”家住越秀区梅花村的周阿姨告诉记者说,1982年生的女儿在事业单位上班,生头胎时,已经请一个保姆帮忙带大娃,现在虽然放开二孩,但作为夫妻双方都是双职工家庭,祖辈也还在职的情况下,根本不敢生二孩。

周阿姨的女儿李女士告诉记者说,自己小时候,3岁之前上的就是爸爸单位的托儿所。她还记得,每天上午,爸妈上班前把她送到托儿所,就有阿姨负责她的吃喝拉撒,直到爸妈下班来把她接回家。“因为有托儿所,以前他们家也不用麻烦老人家帮忙,一家三口很简单。”

不过,现在身为人母的李女士,感觉就没那么轻松了。她说,丈夫也是企业职工,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儿子三岁前只能靠保姆帮忙,每个月单请保姆的支出花费是四五千元,而且请到称心放心的保姆,也经过了不少的折腾。“如果现在单位或街道也有托儿所,那就可以跟自己的童年一样,不用这样兴师动众找人看孩子了”。李女士感叹说。

目前兴办托儿所的单位寥寥无几

●现状

据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广东很多单位响应政府要求办起了幼儿园。据越秀区一些老干部介绍,像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都有托儿所,而且一些幼儿园里面,也是有很多幼儿园可以全托,并接收1岁半左右的幼儿入读的。

不过,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街道办园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幼儿园、托儿所由于生源减少、亏本过大等原因,陆续被迫停办或改制。

关于让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呼声,早些年就已经有了。在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人在回应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建议时提到,广东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兴办带有福利性质的幼儿园,以解决省内优质学位不足的现状。但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各市均很少有托儿所。

有很多家长也注意到了,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是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去年广州市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中,近3万人争7074个位,竞争最激烈幼儿园的报名招生比高达119:1。好的民办园在“开闸”报名后,家长更是需要漏夜排队。到2015年底,广州市小学生人数为93万余人,平均每年增长2万多。随着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增速可能还会加快。预计到2020年,广州小学生人数将达108万。

●提问

应对二孩时代,在幼儿照料、幼儿上学、中小学学位的增量等方面,政府有何举措和应对之策?

二孩女性择业

【困境4】

二娃为“辣妈”职业画上了句号

●案例

在生育二胎之前,章小姐是一家大型外企的市场公关经理,大娃已经四岁,就读于家附近的公办幼儿园,主要由章小姐的爸妈和一位保姆照顾,在朋友同事眼里,她是一位有着少女心的“辣妈”,堪称人生赢家。然而这些看起来美美的画面,在她决定要赶搭二胎这班车的时候戛然而止。

“二胎的到来,不只让我花得更多,赚得更少,时间和精力严重透支,事业被迫中止,身体也几乎被拖垮,我低估了二胎带来的影响,以前觉得加班很累,可是跟照顾两个小孩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要有多强大的心灵和后盾,一个二胎妈妈才可以事业和家庭兼得?”凌晨,她在起身照顾了婴儿以后,在微信上敲下这段话,回复了新快报记者五个小时前的问题,她抱歉地补充道,自己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因为年龄原因,她的二胎妊娠反应特别大,很想把工作做好,身体却并不配合。加班返工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终于被上司从重要项目调离,“赋闲休养”到生产,收入减少了一半。

与此同时家庭开支却增加了几倍。“家里现在两个孩子,两个老人,1个保姆,大娃要去上兴趣班的时候,二娃要去医院看病,大娃要陪着看绘本的时候,二娃要吃奶,一边哭一边闹……偏偏陪伴孩子成长,和自己的职场个人成长都是没有办法让别人替代的事,一天只有24小时,分身乏术。”

在章小姐休完产假,准备重返职场时,还发现之前的重要岗位已经被别人占去,而家里两个娃也非常需要她,最近,她决定先辞职把孩子带大再说。

●现状

九成女大学生求职

感受过性别偏见

“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签约五年后不得生育”、强调岗位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更合适、被调查婚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性不仅担负孕育孩子的重担,还可能面临就业、升迁等职业困境。

今年,将迎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个毕业季,一些企业会考虑用人成本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女生就业的难度,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去年9月广州市妇联首次发布《广州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白皮书》。当问及被访女大学生求职感受,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更是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其中,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

记者获悉,招聘中的显性性别歧视包括:在招聘信息中注明限招男性、男性优先、已婚且育有孩子的女性优先等外在附加条件,规定几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等。隐性歧视则更多变,如询问女大学生恋爱、婚育状况、生育规划等私人信息,强调岗位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更合适等。来自法院数据显示,有关女职工权益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全面二孩政策后也出现了上升趋势。

●提问

二孩时代,女性就业“暗门槛”怎么拆?

如何转嫁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压力?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哪些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保障妇女就业、休假权利?

如何支持女职工生育以后能重返工作岗位,特别是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女职工平衡职业和家庭关系的政策,帮助女职工做好职业规划?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