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容纳多个“龙头”
日期:[2017-01-20]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林江

据《新快报》报道,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要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今年也被写入了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多个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粤港澳合作的提法并不新鲜,关键在于如何从过去三十多年的前店后厂的格局,升格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其实,国务院批准广东成立自贸区,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粤港澳合作的新机制,实现以扩大开放来倒逼深化改革的目的。

要突破粤港澳合作的瓶颈,当前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是,谁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我认为,如果粤港澳三地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就是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香港可能是当仁不让的龙头。有人会说,如果广州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香港该采取什么态度?我认为,既然粤港澳要走向融合,三地就是一家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香港当然要给予全力的支持。那会不会广州建成了国际航运中心之后会对香港的航运业务带来竞争,使得相关的同行更难生存?

答案是有可能,但是这里涉及三地如何进行协调与合作。如果设在南沙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与设在葵涌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在货运的类别、班轮班次的密度、目的地、货物价值等领域开展合作和差异化发展,香港周边的港口,码头包括蛇口港、南沙港、盐田港、高栏港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竞争,同时通过分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金融中心和特色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也应该有同样的思维。

广州南沙提出建设包括融资租赁、航运保险在内的特色金融中心,其实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事实上,香港的优势在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和股票市场、基金管理市场,至于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乃至近期比较热门的共享融资,则是深圳拥有比较优势。近年来,包括深圳在内的内地城市致力于发展上线对下线(O2O)的新型商业模式,吸引了全球众多的风投机构蜂拥而至,这对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互补作用,加上珠三角地区拥有数量庞大、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香港的金融机构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见,粤港澳合作并非只是纸上谈兵,也并非简单停留在谁抢了谁的生意的层次,而是充满了互动与合作的空间和机会。

回到谁是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大珠三角经济区的龙头的问题上,如果三地经过协商,认为当前三地需要突破创新驱动的瓶颈,需要整合内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先进制造业的资源来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攻关,那么让广州或者深圳做龙头又何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其实是粤港澳三地围绕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还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龙头进行重新定位,我们不应该排斥三地之间存在超过一个的龙头。

有人会说,龙头多了,相当于没有龙头。我认为这是传统的看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多个龙头同时发挥作用其实也是一种制度创新。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