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哈迎飞:要了解自我,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日期:[2017-01-21]  版次:[A09]   版名:[相约寒假·名家荐读]   字体:【




“对中国人来说,要了解自我,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哈迎飞认为,阅读就像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同时,人生中很多想不通的烦恼、问题,也可以通过阅读来疏解。

新快报:阅读对个人来说有何意义?

哈迎飞:西方的人们一有苦恼就去教堂了。中国人有了苦恼去哪里,除了找朋友疏解,能不能找自己?一个人时可以读书,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灵的困惑。因为文学可以帮助个人精神的建构,通过阅读,在寂寞时有安慰,在孤独时有力量,在烦躁时犹如清凉剂。中国人的人生问题是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救赎的,文学是软性的,不教训你,又能让你豁然开朗。

新快报:您曾说阅读就像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为什么呢?

哈迎飞:人要认识自我不容易,在了解自我中有很多障碍。了解自我最近的途径是通过他人,他人是一面镜子,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人如果处在封闭状态,实际是对自我缺乏清晰把握的。他人一方面是人际交往,更重要是通过读书。通过看书,能够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未知的自己,让我们反思自我。对中国人来说,要了解自我,通过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其中小说是最好帮助认识自己的方式,小说里的故事把道理讲清楚了,能够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生活。

新快报:您在今年两会上关注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存在什么问题?

哈迎飞:应试教育使现在很多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可能成绩很好,但心灵残缺,人格不健全,培养这样的人才,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遗憾。很多家长也知道艺术教育、阅读很重要,但是一旦和应试学习发生冲突,孩子的时间精力有限,一定会让应试靠前。如果作业没做完,哪怕去看文学名著也是不行的。我建议要鼓励孩子多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可以读教育部推荐的文学作品,丰富孩子自己的内心,让孩子不只是成为考试的机器。

现在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却缺乏对孩子内心的关怀。通过阅读,能进入孩子的心灵,关心孩子的内心。孩子也可以通过阅读,健全自己的内心。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去看心理咨询的话,就给他贴上了心理有问题的标签,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则不会让他产生压力。

新快报:您在大学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哈迎飞:要保障阅读的源头供应,建议学生大量读好书,阅读不要设立门槛。现在过于强调阅读的精品意识,老是要他读高大上的东西,对他来说有难度,遏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快报:您说阅读不要设门槛,网络文学在中国数量众多,阅读它们也有收获吗?

哈迎飞:中国人喜欢用文学来表达人生,网络文学发展速度快。虽然目前档次不高,但未来中国网络文学中一定会出很多精品。网络文学的参与者大多是青年,读者、写手都以年轻人居多,只要年轻人爱看书,就要鼓励支持他。

新快报:阅读对于家庭有什么影响?

哈迎飞:阅读可以沟通家庭。人生很多问题在书中有答案,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谈书,肯定有话说,可以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并且一起交流。阅读还可以沟通母子关系、夫妻关系,一个家庭爱读书,家庭里的氛围自然也好。

新快报:您是怎样带动您的孩子去读书的?

哈迎飞:我经常去网购书籍,也去书店买书,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源头。多给孩子接触书的机会,使他如饥似渴地想要读书,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看很复杂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我喜欢念书给孩子听,从他2岁开始就念经典的绘本、幼儿画报等给他听。这种念书的方式效果不错,我的小孩不到3岁时,我从婴儿画报上给他念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发现他自己把这个故事能背出来了,一个字都没错。

新快报:为什么给孩子念书听,有这样的效果?

哈迎飞:我从小就喜欢听广播电台的长篇小说音频节目,发现听书跟看书不一样,听书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听下去,对书的理解是最准确的,看书会一目十行,漏掉了其中的精华。朗读能对书籍有二次创造,文字是有声音、色彩、情感的,光靠眼睛看会忽略掉很多的价值,早期起步时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是最好引他读书入门的渠道,能带动孩子的阅读兴趣。

■名家简介

哈迎飞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委委员、民进广州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本科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类)副主任委员,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广州市“121人才梯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老师。

◎推荐书目

《艺术,让人成为人》

作者:加纳罗/阿特休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为什么人与别的动物不一样,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不但要生存,还要超越生存作终极的追问?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是一种意义动物。与西方很多国家不同,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意义需求,主要不是由宗教来满足和提供的,而是由道德和艺术来解决的。在中国,艺术不仅与人生紧密相连,而且与意义生产密切相关。阅读此书,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艺术与中国人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为有益和及时的提醒。

《身份的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本书中,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身份的焦虑也会应声而至。没有身份,是可怕的;过度在意身份,又是可悲的。如何面对身份的焦虑和烦恼,本书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与生活达成和解。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作者:彭懿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专门介绍图画书的书。从本书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优美的故事,精彩的点评,而且可以了解到绘本领域国际知名的重要奖项和绘本的出版情况。对于苦于不知该如何选择和指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年轻妈妈,既是一本理想的工具书和教科书,也是一本充满爱心和亲情魅力的童年礼物。

■策划:新快报记者 林波 陈红艳

■采写:新快报记者 唐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