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诗词综艺热是个好现象
日期:[2017-02-08]  版次:[A02]   版名:[2017大鸡大利·闻鸡起舞]   字体:【

来论

■王石川

据报道,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多位具有深厚古诗词素养的年轻学生更是实力“圈粉”,被网友称赞“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者表示,兼具典雅韵律与人文精神的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仍能引发情感共鸣,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

无论复旦附中少女武亦姝一鸣惊人,还是北大才女陈更底蕴深厚,一档并无明星“帮衬”的节目,居然引发诗词热,也确实让人惊喜。

急功近利不是好词,但是,跟风学习诗词有什么不好?即便学习诗词功利化也不是坏事。网上不是流行这样一段话吗?为什么要读书?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鸟儿归巢,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真好看,太好看了!”

不说“卧槽”“哇塞”,而代之诗意表达,这就是读书的一大意义。以诗会友、以词怡情,当然是学习诗词的一种境界,但是,哪怕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纯粹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如此功利又有何妨?

复旦附中教师黄荣华日前接受采访时坦言,当下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工具理性的含义大概也是指急功近利。考什么就教什么不很正常吗?即便有错也不是老师和学生的错,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动力,在教材中尽量增加诗词的比例就是了,但确乎有其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已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所占比重,也是教材审查的标准之一,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目前,已有一些地方落实这一措施。当然,增加比例也应择优遴选,正如叶嘉莹先生所称,重点不在数量,而在于你选得好不好,是不是选了真正精华的作品,你选得再多,如果是糟粕的作品,也毫无意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无论我们学不学古诗词,古诗词就在那里,不卑不亢。兴之所至,其乐无穷,发自内心热爱古诗词,最值得推崇,正如一名选手所称,“无需输赢胜负来鉴定对诗词的热爱”。做不到深怀兴趣,动机“不纯”地学古诗词也值得鼓励,毕竟,古诗词带给我们诸多美妙,在潜移默化中滋养我们的心灵。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