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现代农业产业园啥模样?面积千余亩赚钱靠“农业+”(1)
日期:[2017-02-13]  版次:[A04]   版名:[广州区势]   字体:【
■广州市增城区一个农业园区实现无土栽培,蔬菜生产更快更均匀。

■在广州市增城区一家农业企业的无土种植棚内,工人正在收割蔬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注重平台建设,广州各郊区已进行了尝试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首先是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所谓“三区、三园、一体”,三区指的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三园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一体则是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什么模样?其实,广州市就已经有现成的例子。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市各郊区了解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广州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一些农业产业园面积达千余亩,将农业与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集合在一起,闯出“农业+”新路子;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有的农业园区,1亩地净收入可达1万元。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罗汉章 通讯员 朱卓东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一个农业园区收入11年增长近13倍

●白云区

今年是鸡年,白云区人和镇流溪河畔方石村村民沈汉华的“职业描述”也与“鸡”有关。“这里多年前至少有10家养猪场,还有好多家养鸡场。”沈汉华回忆称,那时农户都是从当地农民手中零散租地,选择的是小农生产模式。“不仅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创新和改变,反而带来了环境和治安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白云区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确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三旧”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六类重点项目,在人和镇、江高镇、太和镇、钟落潭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沈汉华看准时机,在人和镇流转近千亩土地,开始规模种植霸王花。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搭建和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兴起,白云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始建设,2012年,沈汉华又以连片流转的方式在流溪湾租下了500亩土地。

2014年12月,沈汉华的丰华园开园了。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丰华园的温室大棚,看到葡萄、木瓜、草莓、青瓜、辣椒、霸王花长势良好。“我们的瓜果全部用花生油渣和猪粪发酵后制作的有机肥,不用化肥。农产品主打无公害品牌。”沈汉华一边抚弄枝叶,一边介绍。

如今,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白云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就坐落在人和镇方石村辖内的丰华园里,成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现代示范园区。丰华园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4.9万亩,从2011年启动建设,计划至2020年全面完成,总投资超过3亿元。

“我现在与几个经济社签了租地合同,租价平均2500元/亩。”沈汉华兴奋地说,现在政府为了支持他们租地,对连片100亩以上且5年以上用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的土地,每年每亩按实际土地面积补贴200元,实行逐年补贴,一定就是3年,“这钱虽然是给了村民,但是实际上是降低了我们的成本。”

随着大面积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当地农民既是丰华园租地的来源,也是丰华园劳动力的供应者。沈汉华自豪地说:“丰华园收入从2003年的15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055万元,11年增长近13倍。村民不光拿到租金,还通过务工领到工资,去年人均增收3万元呢。”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白云区新近印发的《广州市白云区农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及,白云区目前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52个,共有农户约15.3万户,约52.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约为34.7万人;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约为35.7万亩,其中包括耕地约14万亩、园地约4.6万亩、林地约11.9万亩,养殖面约3.7万亩;目前白云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18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市级10个。

农业园区一亩地净收入可达1万元

●增城区

“现在1亩地的净收入可达1万元,有些农民一户就承包了十几亩,不少外出务工的人都选择回家种田了。”增城区小楼镇农业办工作人员刘巧英告诉新快报记者,近年来,增城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53亿元,推进6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小楼人家农民集约创业农业园区”和“朱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园”两个广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石滩、中新等4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引进52家企业和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园经营。2016年销售收入达12.4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6385户,带动种植养殖面积20.87万亩,带动农户增收3.23亿元。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小楼人家农民集约创业农业园区位于小楼镇中东部,占地面积4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197亩(水田15430亩、园地8767亩)。园区包括腊圃村、东境村、西境村等共12条行政村。园区规划分为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核心区、农民集约创业示范区、集约种植扩展区、现代设施农业区、水产规模养殖区五大片区。园区核心区包括腊圃、东境、西境村,将建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农民规模集约生产示范、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于一体的功能区。

广州不少市民听说过增城的迟菜心,不过很少人知道,增城迟菜心的原产地正是腊圃村。2月10日,新快报记者走访该村,看到今年的迟菜心在春节前已采收完毕,现在只能看到一些菜心花,一些田地里的马铃薯倒是长势喜人。

刘巧英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园区核心区一年到头多数种植迟菜心、马铃薯、冬瓜、水稻。以前是各家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难形成规模,现在实行集约生产模式后,规模有了,名气也有了,作物成熟时有商家专门前来收购。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城区农业局也在核心区推广良种和良法。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核心区内出产的黑皮冬瓜不仅个头大(最重可达70斤),还具有口感好和耐储藏的特点,远销俄罗斯等地。区农业局还为农民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品种筛选等培训。此外,区农业局还通过电商为农民打开销路,农民坐在田间就能卖农产品。刘巧英告诉记者,现在核心区每亩田一年净收入可达1万元,有些农民一户就承包了十几亩地,不少曾经在外打工的人,都选择回家种田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