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挪用经费买手机壳,折射科研腐败冰山一角
日期:[2017-02-17]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吴龙贵

据报道,挪用科研经费违规购买手机壳、招入体育特长生违规吃空饷、变相滥发福利补贴……近日广州市纪委官网公布市委巡察组去年对5个单位的巡察报告,记录巡察中发现的种种违规行为。

相比于其他几起违规案例,挪用科研经费购买手机壳显然更受网友关注。然而,腐败不分大小,不论是挪用公费购买手机壳还是购买别墅,本质上都是损公肥私,从“腐败零容忍”的角度说,当在严厉查处和打击之列。而且,挪用科研经费买手机壳看起来案例很小,但也足够典型,从中可见科研腐败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科研腐败的问题较为突出,普遍存在于高校、科研机构等以前所谓的“清水衙门”。2006至2012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2.73%,7年累计2.42万亿元,而据科协的一份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在此语境下,“挪用科研经费购买手机壳”以典型案例的姿态进入公共视野,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事实上,结合国内其他地方的案例,更常见的科研腐败则存在虚开发票报销劳务费、出租车费乃至装修费用。此前,杭州一教授因贪污近千万课题经费被判十年,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其实,“挪用科研经费购买手机壳”只是问题的表层,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才是问题的核心。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方面的系统性法律。而在操作层面,科研经费的划拨仍然沿用的是“多花多给,少花少给”的传统模式。加之外行管理内行、人情关系泛滥等行业积弊,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审批,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也造成科研经费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

“手机壳”当然背不动科研腐败的锅,但却是一个很好的镜鉴,如果不能建立起严密的制度防线,设法堵住科研腐败的漏洞,那么蚕食科研经费就不可能只是孤立的现象、个别的案件。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既然能堂而皇之地挪用科研经费购买手机壳,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尚未被发现的问题?这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持续监督。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