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位房超5万元/m2却“小病丛生” 成熟社区靠微改造破解困局(1)
日期:[2017-02-20]  版次:[A06]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在越秀区均益路旁的街心公园,几位老人在健身、闲坐。此处将进行微改造,扩大休闲健身区域的面积。 受访者供图

广州城市更新将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93个,将成社区治理良方

【现状:斜坡落差达2米 旧楼外墙剥落】

近日,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公布了《广州市2017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11个,是去年的两倍多,而且微改造项目大幅增加。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其中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就有93个(详见新快报2月13日A03版报道)。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计划》中的微改造项目,多数是人居环境改善类项目,实施的社区都是成熟社区。

既然是成熟社区,为什么还要改造、更新呢?微改造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为解答这些问题,新快报记者近日在广州市各区进行了走访。记者走访发现,被列入《计划》人居环境改善类项目的社区都已“小病丛生”,有社区内学位房价格最低也要5万元/平方米,却存在建筑老旧且分布结构不合理、卫生不尽如人意、有安全隐患等诸多毛病。加上缺乏物业管养,街坊生活不便,社区治理难度不小。在一些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微改造的社区,居民们纷纷为身边的变化叫好。而在即将微改造的社区,人们充满了期待。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罗汉章 谢源源 邓毅富

●越秀区启明社区

连片民国洋楼与老旧社区仅隔一条街

“在微改造项目中,我最喜欢人居环境改善和旧楼改造项目,因为我们社区中很多邻里矛盾就是因为这两件事没做好引起的。”谈起此次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越秀区大东街启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浩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启明社区最有名的是民国小洋楼,据统计,在仅仅0.119平方公里左右的辖区面积内就集中了65栋别墅,其中3栋已被登记为文物保护单位,12栋被评估为广州市历史建筑,并已挂牌。启明社区因附近有署前路小学和培正小学,学位房最低价格也要5万元/平方米。

启明社区由启明片区和署前片区合并而成。上周五,新快报记者走访启明片区,看到这里连片排列着民国洋楼,红墙绿瓦,街道整洁,不时有市民到此拍照、参观,但社区内十分安静。

可仅仅隔着一条庙前西街,新快报记者在署前片区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多数楼房是旧房子,社区老旧,多处区域存在卫生、安全等问题。比如,在仑园2、4、6、8号大院对出位置,由于没有垃圾房,垃圾桶被随意摆放。而这里没有狗厕所等设施,在一处石阶旁的小斜坡虽经清洗,仍能看到宠物便便的痕迹。走进该大院,可以看到一个半月形平台,平台上堆放着烂单车等杂物,绿化带上有几只流浪猫在“休闲”,绿化植物杂乱无章。在庙前西街24号、44号等区域,同样有脏乱情况。而在仑园19号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对出位置,有一条斜坡,与东面地下有落差,最高处的落差高达2米左右。由于没有护栏,孩子、老人稍有不慎,很容易跌落地面而受伤。

●海珠区晓港东社区

社区内约三分之一旧楼外墙成“危墙”

事实上,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微改造的起因或直接或间接都是由社区、楼宇老旧引起,微改造的对象正是老旧的社区、建筑物。

在今年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海珠区有10个改善人居环境类项目入选。其中,晓阳街片区和晓港东片区微改造项目均在昌岗街晓港东社区。

昌岗街城管科负责人潘晟告诉新快报记者,晓港东社区的楼房多有三四十年楼龄,排污渠道堵塞,污水横流,饱受诟病。该社区紧邻中大布匹市场,不少商家及物流公司在此租房当仓库,各种运输车辆川流不息,也给街坊造成了很大困扰。

新快报记者走访该社区发现,一些住宅的外墙出现大面积脱落,露出泛黄的砖头。在墙面随时可能坠落的住宅外,尽管贴着“外墙剥落 危险勿近”的提示牌,仍有运送布匹的货车停在路边,司机対提醒视若无睹。在外墙受损的住宅旁,还有居民在楼下打乒乓球。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社区现有约三分之一的老楼存在外墙剥落的问题。潘晟说,去年找了“蜘蛛人”清理过一处“危墙”,消除隐患。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微改造有望帮助小区居民解决这一难题。

【改造:烂路上铺地砖 下水道换波纹管】

●荔湾区西村街

锈迹斑斑铁丝网 变成琉璃瓦顶砖墙

荔湾区西村街是旧城区,辖区内有众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宿舍楼,现在已演变为单位型社区居民楼。据统计,西村街有单位型社区居民楼262栋,居民10025户,占全街居民人数的50%。这些楼房楼龄基本上在30年以上,由于长期缺乏物业管养,化粪池爆管、自来水水压不足等基础设施问题长期存在,高居辖区内居民投诉类的首位。

今年67岁的莲姨在协和社区西湾西街大院内住了40多年,她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指着一处斜坡说,以前整个大院都是烂路,下雨就更难走了,不时发生老人上斜坡时摔伤的情况。西湾西街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下水道用瓦管铺成,很多因年久失修而堵塞,遇上雨天污水直接流到外面。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去年,西村街进行微改造工程,涉及辖区内的大岗元、协和等三个社区,投入资金约350万元。微改造涉及项目包含化粪池整改、道路整改、门禁系统安装等大项,各个项目在去年10月开始至去年12月陆续完工。

效果如何?莲姨说:“大院重新铺了地砖,还在斜坡增设了扶手。”而下水道改用直径60厘米的波纹管后,大院再没出现污水外溢,这些波纹管至少能用50年。

荔湾区西村街大岗元社区广啤雅苑是房改房,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加上楼龄较长,大院内时常出现化粪池堵塞等情况。花基、防盗门等也年久失修。西村街道办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大院居民多为啤酒厂退休老人,靠他们自己筹钱翻修并不现实,所以从2015年开始,广啤雅苑陆续开展一期和二期微改造项目。

“从前这里就是一道铁丝网,上面锈迹斑斑。”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该负责人指着广啤雅苑入口处的一道围墙如是说。记者看到,这道围墙现已变成琉璃瓦顶、干净整洁的砖墙。在大院里,以前锈得不能用的信箱换成了崭新的信箱。在各栋楼房入口处,新装的铁门设有楼宇防盗对讲系统,入口及每一层楼道均配备了感应电灯,安装门禁系统后,每户居民都配备了门禁卡。破破烂烂的花基修葺一新,铺上了透水砖,还种了桂花树。

●海珠区晓港东社区

人行道建起花坛 防止私家车乱停放

与荔湾区西村街一样,其实广州各区都有一些街镇、社区,已经启动了微改造。比如,海珠区昌岗街就于2015年着手开展晓港东社区微改造项目,为此投入逾200万元。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晓港东社区,从东晓南路进入晓阳街,看到几名工人正在街边修花坛。昌岗街城管科负责人潘晟说,晓阳街微改造除了会在人行道建花坛,还会铺设沥青加高路面,以遏止私家车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破坏人行道地砖等行为。记者看到,在已修复排污管道的住宅楼下,地面新铺了地砖,街坊再不用担心污水溢出臭味四溢、寸步难行。晓港东小学门口新增了监控摄像头,附近的社区广场地面经过重新翻修,过去的泥地上也铺了地砖。

“原来没人管,也没钱修。”在小学门口等孩子放学的家长李先生说,住在这里的多数是企业职工,房子是以前单位分的,没有物业管理,问题丛生,混乱无序,因此大家对微改造都很支持。

●天河区石牌村

铁皮建的单车棚 如今变成街心公园

天河区石牌街的石牌村户籍人口不到万人,却租住着外来务工人员约8万人。自去年7月起,石牌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在石牌村绿荷西大街正式动工,绿荷西大街、绿荷南横路、豪居大街摇身变成具有岭南特色的街巷。

新快报记者在绿荷西大街看到,昔日破损严重、凹凸不平的水泥路铺设了新石砖,路面拓宽了,还增加了供行人休息的石凳,沿街鳞次栉比的商铺改头换面挂上了红灯笼。石牌三骏企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升级改造工程涉及豪居大街、绿荷南横路、绿荷西大街至槐苑路段的沿街商铺首层外立面、地面、围墙栏杆等。

在绿荷西大街与绿荷南大街交界处有一块约500平方米的空地,原是一处用几块铁皮搭建的简易单车棚,现在已被改建为街心公园。公园左侧新建了石牌历史文化景墙,展示当地民俗。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继石牌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后,二期升级改造工程也会推进。岭南街巷的改造将向村内延伸,沿着村道直至石牌西路。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