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国产彩电巨头迎来新机遇
日期:[2017-02-22]  版次:[B08]   版名:[3C周刊·家电]   字体:【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对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产业,价值凸显。

《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卷起了实体经济回归大潮,智能化、精细化、国际化的中国制造已经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受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重振实体经济的浪潮,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家电制造,发展走强是不争的事实。

据奥维云网的《2016年彩电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彩电零售规模历史性突破5000万台大关。彩电行业虽然仍存在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低价竞争,如此赔本赚吆喝的市场行为已经成是强弩之末,2017年不会重现。与其它行业殊途同归的是,单纯依靠线上渠道和低价策略难以久持。如何把供给侧从“热词”转化为具体路线图,是制造业突围的关键。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技术机遇

实体经济回归关键是创新

当网络基础建设、政策指向、技术与内容积累等多维因素都发展到一定临界点后,技术驱动格局变更的路线已经愈来愈明朗。

实体经济回归的关键就是创新、变革,要通过互联网、智能化等手段改造和推动传统制造产业的升级。据海信1月份发布的《2016-2017电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互联网电视渗透率达到84.7%,已成家庭消费标配。电视的智能化进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归大屏,彩电业迎来了新兴经济新起点。这也印证了,技术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国产电视品牌不断突破行业技术壁垒,实施核心技术预研储备。正是因为实体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供给侧指导,“画质”成了电视品牌不断追高的诉求。海信自主研发的Hi-View Pro画质辅助芯片,在2016年被联想集团批量采购,将应用于旗舰电视新品中。据悉仅电视领域,2017年Hi-View Pro画质辅助芯片出货量预计可达100万颗,成功打破了外企垄断局面,降低行业成本,加速智能电视的硬件迭代,惠及用户。

●市场机遇

“双屏战略”应对细分市场

向生产线上游要利润,已经成了众品牌不约而同的战略。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销售中,55英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占了市场整体近六成。其中,国产品牌海信、创维分列市场份额冠、亚。除了尺寸上的高端占位,众企业也在纷纷寻找突破路径。记者在58同城、转转、赶集网等平台看到,国产彩电在LED、量子点、OLED、激光电视等产品上都有布局。与站队OLED的电视品牌不同,海信在2017年的CES会展上提出了“双屏战略”:80英寸以上去屏化,走激光显示技术路线;80英寸以下量子点技术与ULED显示技术双结合。

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不断寻求国际化的强攻点,更是在电视智能化的道路上引领国际趋势。中国电视品牌如若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还需更加强化产品定位,击穿所占技术品类,精细化应对市场用户。

●海外机遇

品牌“走出去”更自信

“走出去”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早已不是一句口号。尤其在家电销售方面,从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到小家电,我国一直保有自己的优势。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彩色电视机产品出口量为8064万台,出口金额120.7亿美元,同比下降0.5%。但海信电视以13.8%亿美元的出口额,逆势增长了13.2%,牢守全球电视出货量第三的位置。由此可知,市场份额的波动是符合马太效应的,品牌格局中必然将冲出“最”强者。

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肌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已在上一轮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家电品牌,也必将闯出一番新局面。可以说家电巨头的洗牌已经形成良性轨道,即大品牌的市场投入多、产品促销多,所能获得的市场份额高,由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挤压和洗牌愈明显。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