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你用镜头记录留守儿童 记录童年与渴望
日期:[2017-02-27]  版次:[A03]   版名:[新公益]   字体:【
■“留守印象”公益图片希望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让城市人更多关注、帮助留守儿童。

■“留守印象”公益图片展。

拍一张照片,讲一个故事,圆一个心愿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10岁的汪露露,是大别山腹地安徽岳西县石关乡大桥组一名留守儿童。今年春节期间,她因《追车跑了200米,她哭着盼妈妈留下来》这条新闻刷爆朋友圈。据介绍,8年前露露的爸爸突患重症精神病,爷爷中风瘫痪,妈妈为了挣钱养家,要离家远赴千里之外的杭州上班。小露露追着车跑了200多米,直到载妈妈小车消失村口,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一下滚出双眼。

媒体用图片新闻的形式记录留守儿童对母爱的渴求,这也击中了千里之外广州人谢军柔软之心。

无独有偶,整个2月,谢军也在筹备一项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公益关爱项目:为留守家庭摄一张相,讲一个故事,圆一个心愿。这样的努力会使人们对留守群体有新的认识吗?会为他们的生活带去新变化吗?

一条跳绳一床被褥的缺失,触动人心

在谢军眼中,留守儿童的故事,每一个都牵动人心,而小露露的出现,再一次击痛身为人母的她的心灵。

在发起留守家庭公益摄影展之前,谢军曾是一名走访山区学校服务儿童的志愿者。走进山区,将一份热腾腾的免费午餐送到孩子们手里,任务简单而意义重大。

留守农村的孩子,生活得怎样?“也许走访的多是贫困山区,很多揪心的印象历历在目。”谢军的记忆如书本被翻开:

在怀集山区的一所小学,破烂且小得不成规模的操场上,她看见女生们用没有弹性的尼龙绳,两段绑两个大结制作成“跳绳”,艰难地甩动健身,一问之下才发现,孩子们父母在外打工养家,家里的钱用来保证温饱尚捉襟见肘,根本腾不出余钱给孩子买一条跳绳,学校也没经费提供简单的体育器材——“你很难想象到,21世纪居然有人连一条跳绳都买不起。”

梅州大埔一所位于高岗的山顶小学,谢军用手机开启光线强烈的闪光灯,才勉强拍下学生住宿处黑暗而潮湿的环境:“这里的孩子都缺一床温暖的被褥。”

正因为如此,谢军和其他志愿者过往几年来探访山区校舍之时,发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单靠物资赠送,远远不够。

据悉,2016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年底,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尽管近年来,爱心衣橱、免费午餐等知名公益项目为各自服务地的留守儿童带去吃饱穿暖的基本保障,但这些公益项目的存在,不代表都有交集。“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孩子能穿得暖,却未必能保障一顿热腾腾的在校餐饮;反之亦然。留守儿童所需的,不仅仅是一顿午餐,还有晚餐、倾诉甚至是他们家中所缺物品、情感关怀。”

更严峻的是,孩子们衣食住行的背后,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只有小孩和老人组成的庞大的留守家庭。“他们的留守生活,一方面要忍受每天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与期盼;另一方面,他们还得面对生活的种种刁难:没有正常的家庭关怀、没有热腾腾的三餐、孩子上学路途艰辛、没有足够的学习用品、生病却不得医……”关注孩子,更应关注留守家庭。

走访11所乡村小学,七成学生“留守”

去年底,结束上一次志愿服务之后,谢军和当中的部分志愿者单独成立了“广州市三十七度公益促进会”,36度(℃)是人体正常体温,而温暖感觉,往往是比人体高出1度以上的温度。

促进会成立的第一件事,谢军和她的团队,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广东新快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了公益项目——“留守印象”关爱留守家庭公益图片展。

什么是“留守印象”?志愿者和公益机构想用“公益图片+微故事”的形式展现留守家庭的需求。

2017年2月,三十七度公益促进会志愿者们开始铺开行动,对广东省内11所乡村小学进行调研。

“我们发现,有学校超过七成都是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该会骨干志愿者新哥如是介绍,“这些留守儿童有将近九成都是和年迈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留守家庭有各种求助需求,急需社会的帮助:没有正常的家庭交流,没有热腾腾的三餐,没有图书,没有衣服鞋,没有运动器材,没有人来看他们,没有家人合照……”

用“留守印象”呼吁爱心人士一同关注

短短两周的走访,满满的数据记录在该会的探访档案上。

“广东肇庆怀集县大岗镇南小学全校学生376人,其中留守儿童282人,留守儿童比例75%。学校里的学生徐月(化名)是镇南校四年级学生,属低保户单亲家底,父亲患有肺结核病,大姐外出打工,二姐读初中,2016年11月份检查出徐月亦患有肺结核病,急需社会救助。”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丰盘小学全校学生85人,其中留守儿童57人,留守儿童比例67%……”

……这样的摸底记录有十几个。

摄影图片,素有纪实、证实、实感的特性,三十七度公益促进会志愿者决定用单反镜头记录目标留守家庭摄下真实片段,并呼吁外界关注。

2月23日,“留守印象”在广州图书馆正式启动,谢军多番奔走,顺利说服广州市内近50个人来人往的场所同意,腾出一根柱子或一个易拉宝大小的地方介绍这些留守家庭的照片和故事。“未来,在家访后,都会了解该家庭的所需所求,造成心愿卡,带到城市,让爱心人士一同来关注,帮忙完成。”她希望,能借此举,将城市人的炽热爱心,为远在农村的某个家庭守住应有的温暖。

■征集启事

你也可以这样帮助留守儿童

“留守印象”公益图片希望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留守家庭的日常、听到他们的声音,用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和帮助这些留守家庭:

1.全年征集志愿者和专业摄影家发现身边的留守家庭,为留守家庭拍一张图片并给他们送上一张实体照片,了解留守家庭的求助需求,并将图片和故事上传新浪广东的展示通道http://gd.sina.com.cn/zt/2017/lsyx/index.shtml。

2.全年征集“公益图片一平方”展示场所,向公共场所、写字楼、商场、社区、公共交通等渠道征集“公益图片一平方”展览场地,展示专业摄影家、志愿者等参与拍摄的照片和故事,将留守家庭的日常放入公众的视野下,唤起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3.建立公益图片联盟,邀请愿意提供公益图片的公益机构、专业摄影家、志愿者摄影爱好者加盟。目前已有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新浪广东、新快报、广东头条等多家媒体多位专业摄影家加盟项目。

4.在腾讯公益等互联网平台为留守家庭进行筹款和推广。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