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艺术家的成功源于他们开放性的变革与创新
日期:[2017-03-05]  版次:[A22]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黄般若 山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居廉 紫花喜鹊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居巢 花鸟册页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黄少强 饥寒留剩骨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卢振寰 圭冈朝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正在举办,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表示:

“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展览正在广州美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本次展览,清晰地勾勒出了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其中,有关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引申出的中国画改良问题的论争也深入详细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一段历史再次浮现。对此,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表示:“千百年的中国美术史,就是一条不断更替变化的审美与技法发展史。”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先辈们艺术主张的不同与冲突

恰好是激活文化最好的动力

收藏周刊:可否谈谈举办这个展览的初衷?

李劲堃:近年来,我们对岭南画派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位置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其中重要的指向是岭南画派的影响不仅仅是区域的,而是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美术都起到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对中国画发展的催化剂。通过这个梳理,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二十世纪广东有如此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生态?

从先辈们独特的艺术主张以及探索成果来看,广东近百年美术的主要生态特征就是多样性以及艺术情怀的独特性。先辈们艺术主张的不同与冲突,恰好是激活文化最好的动力。回顾那段历史,举办这个展览非常必要,经历近百年的时光,许多广东美术文献因无人收集整理,不断流失,处于松散的状态,岭南画派纪念馆与广州美院以及广东美术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集中在近现代与新中国美术这个领域上,主动梳理了几大案例,例如“岭南画派在上海”,“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画”,黎雄才、关山月、杨之光、黄新波以及美院“从武汉到广州”的学术展,非常有条理地梳理了近百年广东美术的发展部分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人了解到广东有非常好的文化资源与陈列资源,也可以让更多的广东人知道广东近百年有多么令人瞩目的美术成就。我这次在政协就有提案,希望升级改造岭南画派纪念馆历史馆,筹建岭南画派纪念馆当代馆,条链式地把广东近当代有影响的艺术作品作长期陈列。

如果他们当年不求新不求变

绘画历史是不会向前推进的

收藏周刊:当年的学术论争成为近代美术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当下美术圈,您认为有哪些启示?

李劲堃:他们当年办报、办杂志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捍卫各自的学术理想,随着时间推移,这相对于当下的文艺批评状态,越发感觉到他们那种艺术的天真与执着。

收藏周刊:岭南画派当年的作品对中国画作出的革新探索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把当时的作品放到今天的美术界,他们还能给予美术界怎样的启发?

李劲堃:第一,在新国画出现之前,广东中国画坛画家传统样式基本和全国大体同步,岭南画派大家也有很强的传统能力,他们试图改革的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固定样式部分。他们给我们的启发是革新的前提,是要有非常好的传统能力,这是变革的基础。第二,最大的启示。就是艺术不守常的规律,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功是源于他们开放性的变革与创新。如果他们当年不求新、不求变,或只沉醉于固有的能力与状态,那么,绘画历史是不会向前推进的。千百年的中国美术史,就是一个不断更替变化的审美与技法发展史。

传统像一颗非常好的种子

在适当时期会绽放出应有魅力

收藏周刊:我们现在应该如何评价国画复活运动及其国画研究会中的作品?

李劲堃:他们具有非常高的传统能力,新国画主张到现在近一百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在当年,传统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但实际上放到历史长河中,这只是阶段性的现象,现在回头来看才猛然发现,传统也像一颗非常好的种子,在适当时期会绽放出应有的魅力。新国画与传统国画根本不存在好坏之分。只不过,传统国画追求正本,新国画追求创新,正是因为这二者并存,才使得广东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重镇。

李劲堃

1958年生于广州,广东南海人。现为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既明上述,则可知“写生”阶段,为初学者所必经,而不容忽视者也。

时至今日,从事丹青者,每有不察其(写生)厉害轻重,贪图便利,而专事“临摹”。故初学者多“因袭苟且”,欲其有新兴之作,其可得欤!?

——黄君璧

国画研究会顾名思义是一个研究中国绘画的集团。第一,我们不是学西洋绘画的,西洋绘画自有其思想与形式,中西文化各有其特异之处,我们应不基于狭隘思想与西洋绘画的工作者分庭抗礼。第二,这是最应要声明的,我们的国画,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有别于从日本抄过来的不中不西的混血的所谓“新国画”;为着正名分,绍学统,辨是非,别邪正,我们要树立国画的宗风,岂徒是抱残守缺而已。——赵浩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