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府麒麟头精干凶猛, 东江麒麟头憨实逗趣”
日期:[2017-03-07]  版次:[A16]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南粤各地麒麟舞不尽相同,右为东江麒麟头,左为外地麒麟头,两种麒麟造型差别很大。

●东江麒麟头用人工雕刻出龙、凤、八卦、祥云等十多种民间传统的图腾图案,并且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

●传统麒麟舞演员的裤子与改进后的裤子,改进后加入了细毛装饰,视觉效果更好。

●曾庆胜和林武民在示范他们的创新动作:上腿。

最大的不同是,广府、潮汕等地的麒麟舞里面没有沙仙这一角色,另外动作、打法都(与东江麒麟舞)不相同。”

——小金口麒麟队队员 林武民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麒麟队成立于2005年,记者采访了其中老中青四个人:叶阳星、曾庆胜、叶锦荣,以及90后林武民。林武民开始学习了龙形拳,他的马步比叶锦荣等人要高,身体下蹲没那么低,所以在学习麒麟舞时,自然就有了不少创新,比如创新动作上肩、上腿、夹腰等。此外,还有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等。

“白鸽狮”“斗牛狮”“扁鼻狮”

叶锦荣介绍说,东江麒麟舞的器具有麒麟、锣鼓、唢呐、钹、大头佛面具、队旗等。因麒麟头不同,麒麟可分为“白鸽狮”“斗牛狮”“扁鼻狮”“大头狮”等多种;其中,白鸽狮头用糯米浆糊制成,其他几种用老黄竹编制而成。

叶锦荣拿出一个麒麟头,向记者介绍了制作过程,“麒麟头直径差不多50厘米,高近40厘米,重约2.5-6公斤,整体造型近圆形,看上去憨厚可爱。麒麟头制作工艺是代代相传的,村里有专门的师傅做,工序非常精细复杂,如今能完整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了。”

“制作的时候,先用竹篾编制出麒麟头的雏形,接着在表面粘上纸,涂一层糯米浆糊,再粘一层纸,一般情况下要粘12层纸;然后放在太阳下晒,晒干后,还需人工用锤头敲打,增加它的韧性。”叶锦荣说,“接着是雕刻,人工雕刻出龙、凤、八卦、祥云等十多种民间传统的图腾图案,再涂一层糯米粉,暴晒干后,上青、红、黄、黑等颜料,接着还要精雕细琢,几番动作之后,耗时3个多月,才算制成。”叶锦荣展示的这个麒麟头后背上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元素外,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字样。麒麟身是布料制成的,长3米多,宽2米,并且也有上述八个字。

与南粤各地麒麟舞比较

除了东江麒麟舞外,南粤地区还有黄阁麒麟舞、东莞麒麟舞、海丰麒麟舞、观澜麒麟舞、电白麒麟舞、中山麒麟舞等,大都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200-300多年历史,各地麒麟舞同中有异。

“最大的不同是,广府、潮汕等地的麒麟舞里面没有沙仙这一角色,另外动作、打法都不相同。”林武民对各地麒麟舞都比较了解,“广府麒麟头很像龙头,尾巴特别长,显得精干凶猛,而且小跳动作多,前攻后降,步法较大;潮汕的麒麟头特别大,尾巴短,有鳞片,并且是独角,整体看上去像盾牌。而东江的麒麟头样子憨实、诙谐逗趣,其中有客家人性格体现,除了图腾图案外,眼、鼻、嘴、耳等部位也都是人工雕刻完成的。其他地方的麒麟头制作没有这么讲究,也比较轻,东江麒麟头可以用上20-30年。”

另外,其他各地的麒麟舞主要为双人表演,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表演内容主要围绕麒麟寻青,将传说中描述的麒麟形象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表演动作接近广东醒狮,用欢快的动作表示喜庆的寓意。东江麒麟舞主体内容改编自沙仙与麒麟的传说,除了麒麟本身的形象外,又赋予了丰富的故事性,表演上更是诙谐幽默。

阳尾脚、交叉脚,动作不断创新

时代在进步,麒麟舞的表演也在跟着创新和进步,上文提到步法、动作上的创新,步法如阳尾脚、交叉脚等,动作如上肩、上腿、夹腰等动作,“这些动作难度都很大,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受伤”,曾庆胜说,完成这些需要两个人长时间的练习磨合,现场他和林武民配合示范了上腿、夹腰两个动作。

曾庆胜做下马动作,右腿曲伸,林武民快跑几步后,一脚就跨上曾庆胜的右腿上,曾庆胜随即就把他扶住,这就是上腿动作。而夹腰动作,则是曾庆胜用双手抓住林武民的裤腰部位,然后把他抡起来转圈,而林武民则用双腿仅仅夹住曾庆胜的腰部。这两个动作都是快速完成的,不仅需要力量的瞬间爆发,还需要扎实的功夫功底。

“除了保留传统的麒麟舞表演内容外,内容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叶锦荣说,“比如,大型歌舞表演,传统的麒麟舞表演需要12个人,我们增加到了25人,显得更加大气壮观。比如我们还加入了旗阵表演,传统的麒麟舞中,旗幡放在锣鼓后面不动。创新后的旗阵,是要动起来的。旗子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一面旗,旗杆长6米,旗子宽约3米,一般情况下是12面旗子,最多的一次用到了50面旗。”

【谈资】

小金口麒麟队威水史

2010年,小金口麒麟队分别参加了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广州周开幕展演。他们曾连续三次获得“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得“广东省麒麟舞大赛”金奖。从2011年起出访到马来西亚、俄罗斯及泰国等国家进行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应邀参加中央电视栏目《希望英语》、沿海行《远方的家》、《客家足迹行》及《生财有道》栏目组的拍摄活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