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孩子说话有问题 可能是耳朵的事
日期:[2017-03-07]  版次:[B01]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3月3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数据统计显示,广州去年活产出生了20万-25万个宝宝,而新生儿中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在万分之四至万分之五。专家表示,神经性耳聋与传导性耳聋不同,它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只能植入人工耳蜗。若小儿发现神经性耳聋,应在5岁前尽快植入人工耳蜗,越早越好,以防影响学说话。

重度胆红素血症和出生缺氧等可损新生儿听力

鹏鹏在出生后发生了黄疸,爸妈认为这很常见,也不是很重,于是没有重视。然而,鹏鹏的黄疸拖了快两个月,现在已经6个月大了,鹏鹏爸妈发现孩子对声音不敏感,有较大的声响孩子都没反应,于是带到医院看。做了听力测试后,医生发现鹏鹏已是中度听力下降,结合孩子病史,认为黄疸是鹏鹏听力下降的很重要的因素。

“重度胆红素血症大部分会导致听力障碍,不但严重的黄疸要及时处理,较轻但延续时间较长的黄疸也要重视治疗,包括照蓝光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小儿学组副组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罗仁忠主任医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长期的黄疸累积毒性影响听觉神经,发生神经性耳聋后没法药物治疗,只能手术植入人工耳蜗。

除了重度黄疸,出生时严重缺氧、早产、低体重、母亲怀孕时受到感染等也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有这些高危因素者的小儿应该每半年做一次听力筛查,直到3岁。

学龄儿童注意上呼吸道感染、迟发性耳聋

琳琳3岁了,但还不会说话。曾经有人怀疑孩子听力有问题,然而琳琳妈妈总认为出生时做过听力筛查没事,便没有多想。家里老人更是认为这是“贵人语迟”的表现,是好事。结果,一等再等,琳琳还是不会说话,直到快6岁了爸妈才熬不住带孩子就医,这才发现琳琳听力极低,虽然能治疗,但孩子的语言发育“黄金期”已过,恢复听力后语言能力的恢复很棘手。

罗仁忠表示,琳琳就是迟发性耳聋的典型表现,出生时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随着长大,听力下降,慢慢都听不到了。罗仁忠表示,这通常和孩子大前庭导水管有问题、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有关。千万不要相信“贵人语迟”的老说法,发现孩子该说话时还不会说话,就该到医院检查。1-5岁间小儿语言发育快,听力问题可导致孩子日后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

此外,学龄儿童还常见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进而可能发展为传导性耳聋,若能早发现,疗效较好。“孩子若对声音没反应,不会脸转循声,大了不会模仿达人说话等,就要提防是否听力有问题。”

大孩子提防噪音伤耳、爆震聋

6-14岁的大孩子,常见的听力问题是噪音导致听力下降的问题。“不少孩子喜欢用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听音乐,特别是加重低音,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听力造成伤害。”罗仁忠表示,那些戴着耳机听歌能让外人也听到的,真是伤耳没商量。

另外,因为放鞭炮等导致爆震聋在大孩子中也有一定发生比例,这是需要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更好避免的。

ips

T

聋可治,不再是“十聋九哑”

相对于都可以治好的渗出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常见的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要难治得多,没法用药物治疗,只能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具体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而定。“传导性耳聋多是轻中度的,一般不影响语言发育障碍,轻度的表现为患儿咬字不准,中度的表现为说话结结巴巴,重度的可能孩子只会说‘爸爸’、‘妈妈’。”

在以前,聋和哑都是一起的,有“十聋九哑”一说。但现在,助听器、人工耳蜗的使用不会再这样,只需要多戴个东西。孩子只要在语言发育的年龄能听,就不会是哑巴。“我们医院植入人工耳蜗的患儿1岁左右的最多,最小的孩子只有8个月大。”罗仁忠表示。

听力筛查:不通过≠聋

主管广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该院耳鼻喉科温瑞金主任医师表示,听力筛查用的是耳声发射筛查(OAE),简单便宜,绝大部分的听力下降可通过这项检测发现,可针对无耳聋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另一个筛查方法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AABR),更准确些,但做这个筛查的时间长些、价格高些。

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般有两个时间点,初筛时间为新生儿出生3-5天内,初筛非常重要,若无高危因素、初筛没问题的可定期随访,有高危因素、初筛没问题的要每半年复查一次,初筛有问题的应在生后42天左右进行复筛,若复筛仍不能通过,则要在出生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检查,这可诊断患儿的轻重程度。

“初筛没通过不等于耳聋,有的孩子听力初筛没通过,家长着急得不行,急着回医院复查,实际上不用这样,绝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初筛不正常也有可能是暂时的发育问题,如发育未完善导致的呛奶、感冒,进而使耳道阻塞,影响筛查时的声音传导。”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易灵敏 周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