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杯奶的案例:潘刚探路农业供给侧改革
日期:[2017-03-10]  版次:[A14]   版名:[民生]   字体:【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乳业近年来正在加速实现转型与升级。”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如是说。他期待,中国乳业的发展案例,可以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小小一杯奶 转型靠龙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潘刚委员读出了很多令乳业振奋的好消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些都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也让乳业龙头企业更有底气。”但他也并不回避: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仍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据了解,潘刚已经提交了《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案,建议培育和扶植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大量调研数据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潘刚分析指出:整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主要在三个方面存在“软肋”:小、散、弱以致品质提升难度大,成本上升的应对能力低,抵御资本冲击的能力弱,以致深入推进改革过程步履蹒跚。

“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手段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只是解决难题的方式之一。”潘刚更在意的是,一杯奶的产业链贯穿从牧场到餐桌全程,“特别在上游产业链,牵涉到千万家奶农和他们的合作牧场,怎样帮助他们实现精准脱贫或持续增收,这是龙头企业应当肩负的责任。”

大手拉小手 帮扶兄弟连

潘刚的观点与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颇有相似之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重要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特征和优势,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骨干力量。”他认为,龙头企业不仅是调结构、提品质的骨干力量,也是降成本、增效益、带农户、促融合的骨干力量。

“大企业要‘顶天立地’,小企业要‘铺天盖地’,两者有机共生,实体经济才能全面开花。”在潘刚的眼中,那些供应商、经销商、合作牧场也是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千万家奶农更是与龙头企业血脉相连的“好兄弟”。

正是这种情怀,促使伊利升级成立了“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供应商发展学院”和“经销商发展学院”。“初衷就是想全方位地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成长,最大化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价值。”

他的帮助方式之一,就是以“知识技术”为奶农输送“营养”。自2010年以来,伊利不仅组织了300多场牧场管理专项培训和专题讲座,7000余次牧场现场技术指导,还开发了覆盖青贮制作、健康管理、牛奶质量、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牧场各生产环节的网络课程,培训供应商上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又推出“牛二代训练营”,为那些未来的“牧场主接班人”提供包括技术、管理、财务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培训,目前已有300多名优秀毕业生。

相关数据显示,仅2013年到2016年三年间,伊利就帮助奶农增收近27亿元。

迎战国际化 龙头需鼎力

让潘刚很受激励的是,在全国两会之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还特别强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要落实中央精神,要想彻底解决深层次问题,就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带动作用。”在潘刚看来,龙头企业正是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支生力军。

他直言,要实现提高农产品品质,必须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比如,借鉴和参考龙头企业的标准,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制度相关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广龙头企业的科学生产体系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整个农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用创新成果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他建议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为其提供优质、专用原料,降低单产成本;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多种农业领域一体化,降低原料成本;加强农业产业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员成本。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这只是龙头企业当尽力而为的近期目标。”在他的战略规划中,则希望以“创新”和“国际化”这两只“轮子”驱动。据悉,伊利已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积极整合全球优质奶源资源,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力度,大力探索奶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为中国乳业的转型升级尽到龙头企业的责任。(张磊/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