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介入治疗你可以知道更多
日期:[2017-03-14]  版次:[A15]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疗法,利用影像设备作导航,在不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治疗。

扫码下载“广东头条”APP,《发现广东》内容将在广东头条“广东频道”当日置顶

扫扫这个二维码,即可欣赏上期《东江麒麟舞“沙仙驯麒麟”是舞也是武》专题的视频短片。

心脏搭桥、“吹波仔”都是通俗说法

总第196期

策划:肖 萍

撰稿:曹洪梅

美术:张汉松

绘图:廖木兴

介入治疗

历史:1979年介入放射学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

工具: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鞘、注射器等

特点: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

在一般人眼里,介入治疗就是“不用开刀、创伤少、伤口愈合快”,而对于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广东老百姓还将心脏搭桥所用的医疗器材形象地称呼为“吹波仔”。不过,介入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绝对不止上述这些说法那么简单。

本期《发现广东》,新快报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几位教授和医护人员,听他们讲述介入治疗的医学知识和病患故事。而当介入科男护士说起“最忙时一天做18台手术,(其辐射程度)相当于拍1000次胸片”时,记者对医护人员的付出心生敬佩。

曹洪梅

记者手记

介入治疗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实很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介入放射学是影像专业的一个分支,早在19世纪初,西方人就在造影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和进展,后来一次偶然事件,发现原来可以利用同轴导管扩张血管,从而让血流疏通,病症消失;再接着不断改进各种器械和技术,如今介入治疗可以解决很多传统医术不能解决的问题。

采访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张艳副教授说了不少她与病患者的故事。2008年重庆一个小伙带着父亲找到张艳副教授,他父亲的脚烂了,很痛,做了介入治疗后,治好了。他们回到重庆后,跟张艳也没联系,直到3年后,这个小伙突然发短信给张艳说,他父亲去世了,因为心脏病,但自从那次手术后一直到去世,他父亲的脚再也没有痛过。

痛,不但是一种身体负担,更是一种精神重荷。每个人都深知痛的滋味,如果能用简单的一些器械和手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一件好事。但凡事必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病人享受病痛解除后的轻松愉悦同时也要承担昂贵的手术费用;而医护人员则要承受辐射的侵蚀,听到张艳说她的身体状况时,每个听众都会为之揪心。与张艳在同一科室的李承志医生现在处于“隔离期”,他们的行规是“造人”之前要有3个月的暂停手术期,“我太太来医院做B超检测排卵期卵子长熟了没有,按照周期算,今天不行,明天再来。”

最后,介入治疗并非完美无缺的,现在的问题是血管血栓还会再长回来,如何攻克血管再狭窄问题,是李承志医生他们正在积极推进的事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