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不明原因的发热、炎症 不妨看看风湿科
日期:[2017-03-14]  版次:[B01]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体内发现包块,B超和核磁共振认为是肿瘤,但活检却没有肿瘤细胞只有炎症表现;一般感染性炎症经过病原体检查和抗感染就会有效,但这个炎症却无效。这类病人常有一个共同点:有炎症或发热或炎症、发热都有。竟有这样的怪病?的确有!专家指出,这类疾病可认为属于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与免疫性炎症相关,即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产生的炎症,可到风湿免疫科治疗。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

切肾后才发现不是肾癌

2010年4月初,48岁的来自东莞的尹先生因发烧、右腹痛送入所在地医院,腹部B超、核磁共振后医生判断为右侧肾癌,于是切除了右肾。然而病理检查显示,切下来的肿块并非癌,而是肉芽肿性炎症包块。5月,尹先生再发生上腹痛且有黄疸,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肾也有“肿瘤”,胰腺也有“肿瘤”,核磁共振断定是“胰腺癌双肾转移”。随后,尹先生又做左肾和胰腺“肿瘤”的穿刺活检,仍显示不是肿瘤,只有炎性改变。尹先生到底患了什么怪病?一位医生将他介绍到了中山一院风湿科就诊。在转入风湿科后,尹先生接受了进一步检查,排除了感染性炎症后,疾病定性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按风湿病治疗一个月后,尹先生出院了。在门诊治疗随访至今7年了,仍然无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杨岫岩教授表示,在为这位病人摸索治疗成功后2年,医学界重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将尹先生这类疑难病症命名为“IgG4相关疾病”。IgG4相关疾病是新近才被认识和命名的疾病,这是疾病并不罕见,只是人类一直没有认识它。过去一直属于无名氏的疑难病,运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可以获得有效治疗。如今大型三甲医院一年可以诊断近百例IgG4相关疾病,使这些本已迈向“鬼门关”的病人,得以生存或者痊愈。

常表现为炎症、发热的疑难病

2005年,49岁的曾先生已患喉狭窄12年。他在8年前因呼吸困难做了第一次气管切开,此后几乎每隔3-6个月就要切开气管一次。多次气管切开,多次病理检查发现都是炎症。2月他又出现呼吸困难,“按惯例”到中山一院急诊行气管切开,随后入住耳鼻喉科,在请风湿免疫科会诊后,被认为可以按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进行抗风湿治疗。至今十几年不需要再切开气管了。他的主治医生杨岫岩称,通常对于喉狭窄病人,感染方面主要排除喉结核,肿瘤方面重点排除喉癌和淋巴瘤,两者都排除了,就可以考虑试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进行治疗。

“这类炎症性疾病,像感染又找不到感染证据,抗感染治疗也无效;影像学上看像肿瘤,但病理检查却否定肿瘤。”杨岫岩指出,临床上看到很多疑难病例,他们常有一个共同点:有炎症或发热或炎症、发热都有。首先要确定是否炎症性疾病,若是,进一步确定是感染性炎症还是非感染性炎症,是肿瘤性炎症还是非肿瘤性炎症。要是还无法确定,就要考虑感染的可能有多大、能否排除肿瘤的可能,若能排除感染和肿瘤,即使无法确诊疾病,这种炎症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按照“非感染肺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风湿病的治疗思路试行治疗。

杨岫岩表示,多年来他接触到的这类病人,涉及到临床各个学科,尤其是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皮肤科、骨科、消化科、感染科、肿瘤科。不少各科室转诊过来的疑难病例,无法按感染、肿瘤来诊断和定性,最终通过风湿免疫治疗获得成功。

以风湿免疫科思维模式治疗有效

为何这些疑难病症在接受风湿免疫治疗后可以好转?

杨岫岩指出,风湿科不是按解剖学系统划分的学科,而是围绕着免疫性炎症,病变涉及全身任何组织脏器,可以是多脏器损害,也可以少数脏器损害。除了免疫性炎症,风湿免疫病还包括部分潜在的理化因素性炎症(如痛风),以及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因此,可以把风湿免疫科疾病理解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有些疾病已经典型化并获得命名,有些则还没有典型化,或称为未分化的免疫病,甚至是有待命名的疾病。多年来他提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疑难免疫性炎症的诊治思路,并按这个思路成功治疗了数以百计这类被各个医院各个科室公认的疑难病例。“这类病人以炎症为特征,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但找不到原因,实质上是免疫性炎症。”他还认为,多数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不论是红斑狼疮、血管炎,还是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治疗上均有一些共性,就是抗炎和调节免疫。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