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青砖会吸潮,灰瓦能降温 每一样东西都在解决大自然对人类的侵蚀
日期:[2017-03-26]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简介 汤国华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古建),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古建)。

■岭南古建筑运用了各种智慧,以适应湿热风等气候,让人觉得舒适。CFP供图

■陈家祠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等,使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CFP供图



■顺德一处采用古建筑元素建成的房子。受访者供图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能吐纳呼吸,它对人关怀备至,这些不是“灰塑”等某个建筑构件所独有,而是整个建筑都具备的优良品质。

“岭南建筑我读了三十多年还没有读懂,不管有没有维修任务,至今我每个星期都会回来陈家祠一次,很仔细地欣赏,想想自己做的有什么缺憾,祖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美。不是说它有哪一个点最经典,而是整个建筑整个效果都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灰塑非遗传承人邵成村说。

而在建筑学博士、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看来,古老的建筑智慧,不仅可以通过修复使其保持长青,还可以探索其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可能性。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传统青砖和灰浆,

就能解决吸湿和防水难题

那日与汤国华教授见面的地方,是在陈家祠外围,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不用当前常见的水泥砖,而是用古老的青砖,砌一座辅助用墙。汤国华和邵成村以及他们的团队正在测试青砖表面的湿度。其时恰逢回南天,到处的房子和地面都在“冒汗”,但这面青砖墙,记者摸上去,十分干爽。为什么会这样?

汤国华教授用仪器测得周边几栋建筑外墙的表面湿度,现代建筑贴面砖的数据高达百分之二十多,民国水磨石面是百分之十几,而青砖的表面湿度不到百分之十。“传统建筑使用青砖,十分有利于吸湿,提升居住舒适度。”这种效果,一是与青砖本身的特性有关(用粘土烧制而成),二是因为堆砌的方式。

“邵师傅希望用传统材料、传统方法来进行实验探索,我们提供学术支持,比如测试检验等等”,汤国华说,“砌墙,现代工艺用水泥砂浆,要求砖之间砂浆饱满,而传统方法使用石灰浆,并且只用在砖与砖的边缘。传统为什么用那么少灰呢?因为这样会产生空位,让浆自然走动。砌墙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砌墙的逐步加高,砖与砖之间的灰浆会自我流动调整,哪里不够浆就会流到哪里,从而让整体达到平衡和坚固效果。同时,因为砖之间并未塞满灰浆,留有饱含空气的空隙,所以外来的水分没有可以流动的路径,也就是说不会渗水”。

青砖和灰浆这种昔日常见的传统材料,很轻易地解决了吸湿和防水的问题,而“现代工艺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得使用价格昂贵的化学材料。”

“改善提升居住环境”

是古建筑所追求的

对此,邵成村也强调:“每一块青砖都会呼吸,根据环境变化吸湿和排放。岭南建筑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呼吸、循环。好比现在正值回南天,但陈家祠却没有一个地方让人感觉潮湿,因为它每一样东西都是吸潮的。”

岭南的典型气候是“湿、热、风”,使用青砖墙面,可以解决湿的问题。那么热呢?“比如它的三路三进,还有青云巷,盛夏你走入其中会感觉清凉,而走进高高屋顶的岭南大宅,它通过地面石料、黑色瓦面等设置,则会让人感觉透心凉。”至于风,直坡屋脊、各种脊饰等,很好地消减了台风对建筑的伤害。

“前人做的每一样东西,都在解决大自然对人类的侵蚀,这就是我们去看古建筑的最大价值。而不是只看到它如何如何漂亮。”

“我这么专一地从事这个行业,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很尊敬它,我很想让后人能理解它,这是我最大的初衷。只有理解了才能尊重它,不然你只会看到它的装饰性,认为我们的祖先太有钱了,晒那么多东西给我们看,其实它绝不仅是装饰,而是用文化来影响后人。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是什么呢?是怎样去改善和提升人的居住环境。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不了解这种技术了,只是一味去追求快,追求大。祖先做的黑色瓦面,让人得到了居住环境的提升,我们现代人就只会把马路涂得黑乎乎,把你热死。”

遗憾的是很多传统建筑材料,

现在都已经无法生产

了解和掌握古建筑智慧,就可以尝试把它和现代生活结合。比如灰塑的原理和理念,可以用在室内墙面的批荡上。据邵成村团队介绍,他们有一位朋友,买了越秀区的商品房,重新批荡,用的是灰塑的类似工艺:草筋灰+纸筋灰+扫灰水,达到净化、吸潮、隔音、杀菌等作用。这种做法的施工时间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让其自然风干硬化,全部完工需要两三年,比常规装修的时间多出四五倍,“但是他觉得值得”。“顺德也有一位朋友,在宅基地上,请我们做了60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直接做成古建筑了,材料上就是墙面用青砖、地上用大阶砖,批荡用石灰浆。由于建筑运用的是传统工艺和智慧,他住得相当舒服,从前他经常在国外,现在老往家乡跑,还动员他的子女多多回来这所大宅居住。”

但是,在古建筑修复和探索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和挑战。

对此,奔波于岭南大地、从事古建筑修复几十年的汤国华直言:“现在的问题是并没有这么多青砖。青砖不许生产,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他表示,很多传统的建筑材料,现在也都已经无法生产。上述所说的陈家祠外围做实验的那面墙,所用的青砖都是“老古董”,是他们从广州周边农村收集而来。因为按照现代建筑规定,青砖和红砖已经不允许烧制。其介绍,文物修复所要用到的石料、木料、颜料等,都面临着“无处可寻”的尴尬境地。

“第二是造价,文物修复工程造价参考现代建筑造价,很不合理,现代建筑很多都是机械化批量生产,文物修复的材料很多是定做的,怎能一概论之。”

还有一个传承问题。在采访中,邵成村透露,“目前我做一天(灰塑修复)工钱是350元,做了20多年的徒弟和师兄弟则是200元-330元不等,一入行的是170元。日晒雨淋,还要看天吃饭,遇上下雨或回南天就得停工。而培养一位合格的灰塑人才,至少需要10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