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灰塑历经百年风华依旧 “我们的祖先用最简单的材料就做到了”
日期:[2017-03-26]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陈家祠脊饰局部。CFP供图

■陈家祠瓦檐狮子灰塑。 CFP供图

简介 邵成村 2012年获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

■陈家祠脊饰局部。 受访者供图

别看名称含有一个灰字,灰塑,其实是岭南古建筑中最色彩斑斓的构件。它以铁丝为骨,以草筋灰和纸筋灰等为肉,以绚丽色彩为皮,在屋脊上展露迷人风姿。“有学生问我为什么一直在做灰塑这样的老东西?我问,你能不能找到另外一种材料,塑上去之后可以日晒雨淋几百年?不能。岭南地区,唯有灰塑。灰塑除了外表美,它还体现着我们的祖先平衡大自然环境的智慧,我们必须读懂这些,才会生起更深的尊敬。”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邵成村,从事灰塑修复超过30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难掩激动和自豪。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会呼吸吐纳

全靠一颗能平衡热量的“灰心”

作为一种建筑装饰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岭南古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上,陈家祠的灰塑正是岭南此类工艺的集大成者。灰塑以石灰等为主要原材,颜色多样,形态多以民间传说、岭南图腾等造型为主,最早关于岭南灰塑的记载,可追溯至唐代。它的材质和造型都是岭南特有,综合反映了岭南居民的装饰喜好,以及对炎热多雨气候的智慧应对。

见到邵成村的那天,陈家祠的灰塑正处于常规维护阶段。据陈家祠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石浩斌介绍,本轮维护的时间为今年2月-8月。

为什么需要维护?这要先从它为什么会“呼吸”、这种呼吸为何难能可贵说起。

会呼吸,全因灰塑“心太软”。邵成村介绍,灰塑以金属或砖瓦为骨架支点,然后依次厚厚涂抹草筋灰(稻草杆加入石灰发酵再放砂等)、纸筋灰(元宝纸加入石灰发酵再佐以糖和糯米粉等),建成生动的雏形后,用矿物颜料上彩。因为石灰和稻草等的原材料的特性,有纤维状结构在其中,所以灰塑的“心是软的,外面是硬的”,它能吸收和排放水汽热量,循环平衡自身和周围的湿度温度,“比如,当湿度高于70%,它会吸收,当湿度低于50%,它会释放”,邵成村说,“我们的祖先用最简单的‘柴米油盐糖’,解决了热胀冷缩使建筑构建爆裂损坏等问题。你看屋脊上的那些灰塑石狮子,一百多年了,还保存得那么好,我说你们用钢板都做不到,而我们的祖先用最简单的石灰就做到了。”

“这就是祖先为我们创造的价值,为我们创造的GDP”,邵成村进一步解释,“灰塑屹立百年,靠的不是多么硬朗,而是懂得平衡大自然。热的时候,所有东西都膨胀,灰塑不会,它会向里挤压,因为里面软,有草的纤维,同样,冷的时候,所有东西都收缩,它也不收缩,因为纤维结构。一个软硬平衡,就能解决问题。”

除了以平衡的智慧来“自保”,坐落于屋脊的灰塑,还可以压制屋面增加房屋稳定度,进而防雨防风,石灰的杀菌特性也能起到局部净化空气的作用,真的不是只得“好看”两个字。

空气污染导致灰塑“呼吸困难”

必须及时修复

不过,生命力持久、功能性强大的灰塑,在新时代也遇到了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空气污染和酸雨,使得很多污染物质粘附在灰塑表面,甚至侵蚀内部,造成了灰塑“呼吸困难”,这对于它们来说是致命伤,因此周期维护“抢救”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陈家祠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83年复馆以来,对灰塑的大规模保养维护已经进行了超过6次,每次维护周期约5年。1992年前后灰塑技艺传承一度青黄不接,为提高工艺水平,工程还采取了技艺“比武”的方式,最终由师承父业的邵成村团队胜出。

邵成村介绍,当前不良的污染环境下,如果超过十年放任不管,灰塑部分就会损坏缺失,因为它把污染物质吸附后无法完成自身净化,侵蚀会越来越深,“百年前灰塑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新的”。

据介绍,灰塑的主要维护程序有:“1.清洗:用清水将灰塑淋透24小时后,用竹签刮、软毛扫、牙刷、油画笔等工具,将附在表面的污垢、青苔等清洗干净。2.加固修补:用草筋灰和纸筋灰。3.补色灰:用颜料拌石灰膏进行色灰塑面。4.上彩:根据原色调,按历史照片提供的色样由浅入深进行上彩。5.灰塑保护期:在施工到完成后一周内不得有雨水侵入,在天气晴朗时亦要使水分充分蒸发出去,所以晴天时需要每天打开覆盖面,下雨与晚上要将灰塑覆盖好。”

“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

只有广东够胆做”

邵成村介绍,和其他文物修复一样,灰塑也要求修故如故,造型是不会有变动的,只是色彩方面,新旧当然有差别。“修复的难度之一就在于要原汁原味地还原当年造型,毕竟我们要模仿前人手法,达到‘差别甚少’的效果。”

至于何时才是欣赏灰塑的最佳时期?是看它随岁月苍老的姿态,还是看它焕然一新的修复面貌?邵成村说:“各个阶段都是最佳的观赏阶段,色彩不是问题,塑出来的形态更值得关注。只是由于它处于高处,效果和层次必须通过色彩来彰显。欣赏灰塑,看的是故事,是色彩,看的也是来历和苦心。我们要读懂灰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做在这个位置,你才可以感慨,原来我们的祖先用简简单单的石灰塑出来的这些东西,居然可以屹立几百年,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只有广东够胆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