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府砖雕优秀在于能让你看见刀工”
日期:[2017-03-28]  版次:[A16]   版名:[发现广东]   字体:【

●砖雕用刀都是张汉泉自己做的,平刀、弯刀、铲刀、半圆刀、三角刀等至少几十把,有时候雕到某个位置,这些刀都不合适,就马上现做一个。



●跟雕塑不同,砖雕是在做减法,多凿了一块也粘不回去了,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图案即兴修改,这种情况很常见。木雕就不同了,一个雕断了,还可以用胶水粘起来。

●挑好的砖都在机器上切割成大小一样的形状。

“砖雕一般常用的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减底雕、线雕等,广府砖雕最好看的就在于能看见刀功,所以我就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想它在我们这一代就结束。”

——佛山市级砖雕非遗项目传承人 张汉泉

广府砖雕选材比较挑剔,与普通的建筑用砖不同,雕刻用的青砖一定要质地细腻缜密,没有任何孔隙和砂砾。挑选青砖也很讲究,一般都是拿起两块砖来敲击,听它发出来的声音,不能太闷也不能太脆,太闷难下刀太脆容易崩。那些老建筑上的砖雕作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经由30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制成,比较耐受。

青砖烧制过程复杂难控

在佛山市级砖雕非遗项目传承人张汉泉的工作室里,新快报记者发现首先几处角落都堆放着很多青砖。“这个是在广州鹤洞淘来的,当时人家正在拆老房子,一共有4000多块吧。现在这种老青砖很难得了,但是砖雕选材很讲究,一定要质地优良的青砖才行。”张汉泉说,他做砖雕用的青砖烧制过程也很讲究,粘土经过水和火的交互作用才能制成。从砖的原材料到成砖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挑选等十来道工序。从地底下取出来的天然粘土要在露天放置半年以上才能使用,目的是让土的内部分解松化,然后加水反复多次和成泥,放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然后脱模,放在背阳处阴干,不能直接太阳下暴晒,防止砖坯出现裂纹和变形。经过两个月左右,砖坯干透后就可以装窑了。

据说为了“好看火、易操控、出好货”等原因,砖窑的体积一般做得很小。砖坯整齐地码进窑内,点窑时要用小火,目的是先“热窖”,让砖坯也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一天后转为中火,接连烧上几天几夜。为了得到青砖还需多几道工序,高温情况下,用泥土封住窑顶的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转入还原气氛,这样,坯体的红色高价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为了防止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要在窑顶的土层上泼水,水遇到高温变成蒸气,吸收窑内热量,坯体在这一冷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还原状态,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此时出来的就是青砖了。成砖出窑后,要把烧焦的、开裂的、变形的都挑出来,一窑砖的成品率大约八成。

砖雕是在做减法,充满不可预见性

青砖买回来后也并不是每一块都能用,在雕刻之前,张汉泉依然对青砖进行了挑选,他拿起两块砖对着互敲了几下:“你听,像这种声音的就很好,证明砖很有韧性。不能太闷也不能太脆,否则不好雕或者容易崩。”接着,他发动了一台机器,把砖放在一个夹子里,进行了切割,并且一边切一边往上泼水,“所有的砖都要切成同样大小才行”。

两块同样大小的青砖放在工作台上,张汉泉又取出铁铲在表面刮了几层,确保表面光滑平整。接下来,他用一个铁制的固定夹把几块砖摞好固定住,平放在桌子上。“在雕刻之前,我会先在脑子里构思图案,然后在纸上画下来,接着也会在砖上大致描画下来。”张汉泉说,“但是这些毕竟只是草图,在实际雕刻过程中,都是一路雕一路改的,往往到最后把原来的构想都推翻了。”

这是因为雕刻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见性,“跟雕塑不同,砖雕是在做减法,多凿了一块也粘不回去了,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图案即兴修改,这种情况很常见。木雕就不同了,一个雕断了,还可以用胶水粘起来。”张汉泉一边说一边用刀在砖上刻着,“这些雕刻刀都是我自己做的,平刀、弯刀、铲刀、半圆刀、三角刀等至少几十把,有时候雕到某个位置,这些刀都不合适,就马上现做一个。”

“砖雕一般常用的技法包括高浮雕、浮雕、减底雕、线雕等,广府砖雕最好看的地方就在于能看见刀功,所以我就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想它在我们这一代就结束。”张汉泉说,虽然近几年传统建筑风格有所回归,但是砖雕需求并不大,一栋墙也就几平方米的砖雕,但是要花费四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按照目前市价1.3万-1.5万元/平方米,吸引力也不大。所以,我也在想,要想让这门手艺传下来,有人愿意学,就要改变一下思路,让砖雕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比如可以考虑做壁挂、摆件等。

【谈资】

佛山祖庙砖雕

现存佛山祖庙公园内的砖雕牌坊,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郡马梁祠牌坊,为四柱三楼式,正楼、次楼采用砖雕砌建,有鸟兽、花卉、人物等,所刻形象简练概括,刀法流畅生动。这反映了明代佛山砖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到了清代,佛山砖雕更承传了广东民间砖雕的优秀传统与技艺,主要特点是雕刻细腻、主次分明、构图简练,多用浮雕、透雕和圆雕,刀法刚劲利落,刀感强,变化多,富于装饰性。现存祖庙两幅清代末期砖雕《大红袍》、《守房州》,是光绪廿五年(1899年)由郭连川、郭道生合作雕成,其雕刻风格与广州陈氏书院的清代砖雕艺术基本相同。此外,佛山孔庙及东华里古民居中,都有很多砖雕装饰件,无不体现了珠江三角洲一代民间砖雕艺术的共同风格。

(据公开资料)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