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殡葬出新政 骨灰撒海补贴提至2000元
日期:[2017-04-01]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新华社发

自1988年以来已有约1.74万位逝者魂归大海,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法逐步被老广接受

■新快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印锐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不少市民在准备扫墓事宜。随着社会进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等殡葬形式逐渐被人们接受。1988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灰撒海活动,近30年来共有市民2.68万人次参与活动,约1.74万具先人骨灰被撒向大海。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市民政局等12个部门正式印发《广州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广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海葬在内的节地生态安葬的补贴力度,其中申请骨灰撒海的市民可获补贴2000元/具。

在广州花坛葬草坪葬都有补贴

自2000年以来,广州连续17年实现100%火化率目标。为解决骨灰出路问题,广州开始了葬法葬礼改革的进程:建设了一批公益性骨灰楼(安放地)、大力推行骨灰寄存、骨灰撒海、骨灰植树还林、花坛葬、草坪葬等。

昨日,广州市民政局等12个部门制定出台《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市民采用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方式安葬先人骨灰,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广州,生态葬法逐渐被市民接受,其中海葬最受关注。根据《实施意见》,亲人于2013年以后死亡,市民今年起采取海葬方式的,骨灰撒海补贴标准将从此前的1000元/具提高至2000元/具。

此外,广州市对于草坪葬、花坛葬、骨灰存放等节地葬法也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办法。《实施意见》规定,对在经营性公墓实施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按照800元/具的标准给予补贴(其中对委办人补贴500元/具,对经营性公墓补助300元/具)。而采取骨灰存放的市民,则按照10元/具/年标准对公益性骨灰安放单位予以补助。

据介绍,今年广州将继续组织骨灰撒海活动。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广州殡葬”官方微信服务号,线上办理骨灰撒海预约、撒海补贴申领等事宜,也可直接到市火葬场或银河公墓进行现场报名或咨询。

去年广州1863名逝者骨灰撒海

广州市自1988年在全国首创骨灰撒海的绿色生态节地葬法以来,已有约1.74万具先人骨灰被撒向大海、回归大自然;参加活动人数达到2.68万人次,社会认可度逐年增加,已成为广州市殡葬改革工作的亮点。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广州骨灰撒海数量为历年之最,预约量达1900具,实际骨灰撒海数量为1863具。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一直以来重视并积极推行绿色节地生态葬法,做法主要包括骨灰格位寄存、骨灰植树还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其中骨灰植树还林、骨灰撒海均为全国率先实行,目前广州市生态安葬水平居全国前列。

目前广州户籍和在穗非户籍人员死亡遗体火化后,亲属携带其骨灰参加骨灰撒海活动,活动费用全免。同时,广州市户籍居民于2013年1月1日以后死亡火化并实行骨灰海葬的,亲属将获得每具骨灰2000元的补贴。

广州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0%

除了海葬,树葬、壁葬、花坛葬等生态环保葬法,近年也逐渐被广州市民接受。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0%(包括骨灰撒海、骨灰楼存放、树葬、花坛葬等)。

白云山思园是广州市第一批实施骨灰植树还林的墓园,为全国首创,创立于1989年。2009年起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免除群众参与骨灰还林活动所需费用,同时不断创新方式,采取更加节地的方式对骨灰进行环保安葬,得到群众普遍认可,受到社会一致好评。目前广州市已组织还林96批次,累计还林骨灰约2.1万具,参加骨灰植树还林群众达4.25万人次。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5家殡仪馆均建有骨灰寄存楼,方便群众对骨灰进行节地安放寄存,其中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现寄存骨灰近20万具。全市现有公益性骨灰楼102家。广州市每年户籍死亡人口约5万人,近65%的骨灰存放在公益性骨灰楼;广州市所有经营性公墓都有生态葬的安葬方式,各经营性公墓推行低价的草坪葬、花坛葬、壁(格位)葬等节地生态葬法,效果明显。

截至去年,全市有6个(超过一半的)经营性公墓推出了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格位)葬4种类型的绿色节地葬法,共安葬约1.4万具骨灰,其中壁(格位)葬已安葬的数量为8891具,草坪葬、花坛葬已葬数为6099具。

■故事

为让老伴“畅游大海” 七旬阿婆与子女讨论了一年

“我和后生仔的意见不同,他们的思想工作好难做。”家住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的陈婆婆说,从去年到今年2月,在安放老伴骨灰究竟选择传统墓葬还是海葬这个问题上,家住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的陈婆婆和子女讨论约一年时间。

陈婆婆今年已70多岁了,退休前与丈夫都在船厂上班。一开始听到婆婆与子女争执,新快报记者还以为她坚持要为老伴立个墓碑,谁知反而是她的3个孩子不同意将父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为此我们家开了好多次家庭会议,一直达不成一致意见,最后儿子、姑娘就跟我说‘我们不管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陈婆婆说。

“其实,我知道儿女们的反对是出于孝心,他们就是希望父亲骨灰入土为安,葬在传统的墓穴里。他们觉得我小气,我告诉他们,我老伴以前常出海,对他来说海葬才是真正的回归。”陈婆婆说。

说起早些年离世的老伴,陈婆婆眼圈红了,她说:“以前他是做海运的,那会物质还不丰富,买个肉都要凭肉票,更别说买海鲜了。可是他每次回来都会带好多海鱼回来,有些我们都叫不上名字。那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不仅可以见到父亲,还能打牙祭。”

陈婆婆的丈夫是几年前去世的,骨灰一直存放在骨灰楼。提出让老伴回归大海,一来因为陈婆婆年纪渐大,腿脚不方便,也不想增加子女的负担;二来陈婆婆认为,老伴生前深爱大海,让他“畅游大海”比墓葬更契合老伴的愿望。

广州市民政部门骨灰撒海报名处的工作人员说,陈婆婆是很开明的人,更多的市民想的是给先人立一块墓碑,可以方便子孙拜祭,有的还要在墓碑上刻上简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为先人生态葬。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