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独立研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日期:[2017-04-02]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专栏]   字体:【

■洪再辛(著名美术史学者)

1992年,在范景中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获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为青年艺术史学者提供的赴美访学的机会,负笈伯克利。由此,我得以向世界艺术史界的几位大师问学,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学术方向。访学期间,高居翰先生给了我他办公室的钥匙,准允我随时阅览他的藏书,全中国只我一人享此殊荣,真是荣幸之至。在办公室靠门左侧的书架上,有一排高先生未刊的手稿,凡前来拜访者均可阅读,但条件是阅读者必须在手稿上提出意见。因此,这组文稿中包含了许多学术通信,宛若一部鲜活的学术史。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高居翰先生“学术为天下公器”的伟大情怀及其创建“无墙的图书馆”的高远展望正在成为现实。“高居翰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我感到,25年前高先生给我的那把钥匙仿佛传递到了我们每一位拜访者的手上,大家不分国界和地区,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上阅览高先生的藏书和资料。他曾在写给我和张坚馆长的信中说,他非常高兴他所期待的中国绘画的视觉研究中心能够落户于中国美院这样享有声望的学术机构,并希望人人都能使用他所捐赠的资源。

但与此同时,我产生了一些新的忧虑:当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帮助我们如此容易地就能使用这笔数量庞大的资源时,我们应以怎样的思维和方法来创造一流的成果,以此开创新的学术天地?对这一“学院教育”的悖论,曹意强老师在与我的通信中真切地揭示了答案:“在信息化时代,独立精神驱动下的独立研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蔡元培先生早在1928年创立西湖国立艺术院时便已经开宗明义:“学校为纯粹的学术机关,神圣之地”,艺术院师生应专注投身创作。钱钟书先生在与郑朝宗书中道:“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此“商量培养之事”,即问学也。孟子亦云:“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以“自得”作求学之动力,舍此无他。由此可见,“学无古今”,刚所述及的所谓“学院教育”的悖论,并非一个新命题,它提示我们,求知问道的关窍在于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创造力。

高先生常常鼓励我思考大的问题,即使在电梯内偶遇亦敦促我道:“最近在思考什么问题?”至今我仍感到高先生的耳提面命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启人心智。在《风格作伪观念的明清绘画》一文中,高先生提出:“绘画通过绘画史进入历史。”作为艺术史家,我们的责任是用图像恢复历史的惊奇感。

(本文部分内容据《艺术市场》《美术报》,版面有限内容有删减)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