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广州有这么几个老外, 一直默默在向“新老外”介绍花城之美(1)
日期:[2017-04-06]  版次:[A08]   版名:[Hi广州·封面故事]   字体:【
■穿梭在中山三路的小巷子里。

■骑行过程中,熟悉Bram他们的街坊们主动过来合影。

■隐藏着“爱情故事”的横街窄巷。

而且他们居然比许多老广还要了解广州!

“陈家祠的屋顶有多高?我为什么要知道?”

“万木草堂的屋顶有多少块方砖?我记不住……”

六年前,刚从荷兰的拉德堡来到广州时,当时只有27岁的Bram van Ooijen很迫切想知道广州有什么好玩的。于是,来自于自行车王国的他骑上自行车开始探索这座城市。

他发现,写游历广州的书籍很多,但到了那些景点,他却常常跟中间隔着个亚欧大陆一样的迷茫,“我并不是想看冷冰冰的建筑,我想要的,是一边看,还能一边听到一个故事。”

但很可惜,当时初来乍到的Bram,并没有找到这样的帮助。

Bram开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去了解他落脚的这座城市——和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本地人聊天,试图发掘出深埋在这座城市里的全部故事。

他把这些故事用无数条骑行路线串起来,不仅讲给外国人听,也讲给本地人听。

到广州的每一个角落去! 走路太慢,开车太快,骑车正好

今年33岁的Bram曾是一名交通规划师,除了广州,还曾经在北京、武汉、兰州和政府机构合作过做一些城市交通设计项目。之所以对广州骑行有情结,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还曾参与广州BRT和绿道的设计。

“那是2006年,”Bram说,自行车一直是他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他以为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任他畅游,直至那一年,还在读大学的他跟随着老师来到广州,参与了BRT以及绿道设计。那时Bram发现,在这座城市骑行有大大小小的障碍和不便,他的自行车总被盗,人们也似乎并不享受骑行。

毕业后,Bram始终“放不下”广州。2011年,他重新回到这座城市,开始了自己的骑行探索之旅。

刚到广州时,Bram问了很多人“广州哪里好玩”,但他发现大多数答案都是:“没啥可玩的,要不你去看看小蛮腰,逛逛珠江新城。”他觉得奇怪,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怎么可能无趣呢?

有时,他通过网络或书籍寻找广州可游览的景点,他去过陈家祠、万木草堂几乎所有大家可以叫得上名字的广州“景点”,却发现它们的历史意义很厚重,可里面的介绍乏善可陈,“屋顶高多少,由多少瓦片组成……这些我根本记不住,我想要的是一个生动的故事。”Bram说。

为了生动的故事,他开始和各种街坊聊天,有时彼此并不能完全明白,却终于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支撑起各种的故事,一条街的,一座房子的,一个名人的……

Bram说,他希望能到广州的每一个角落去。“走路太慢,开车太快,骑车正好。”在所有闲暇的时间,打开手机的GPS寻找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朝着它出发。

有时找到了,有时找不到,“谁在乎呢?”他说,反正都是全新的感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直到走遍广州的每一个角落。

共享单车来了!

感叹骑行畅游广州变得更简单

Bram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广州“摸透”了,“虽然不能完全说出它们准确的名字,但我知道广州的每一条路。”他骄傲地说。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同样爱骑行、爱探索广州的美国人Ben Strong。

Ben来自美国洛杉矶,来到中国前,他是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室里的专员。Ben也一样有中国情结——他是混血儿,母亲是中国人,“母亲总告诉我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一定要去看看”,他一直坚信,中国有自己的根。

五年前,Ben下定决心,来到了广州,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寻根。

第一次来到广州,Ben住在海幢寺附近,结果被南华西四通八达的路绕晕了,“只要一出门就会迷路。”迷路怕了,他试过超过3个月不敢出家门。但现在,他同样对广州的线路了如指掌。

2014年,两人相识时可谓一拍即合,成立了“Cycle Canton”,不定期举行骑行探索广州的活动,并设计了很多条可以通过骑行畅游广州的线路。组织越来越壮大——Bram已经觉得成果斐然——目前已经有近10个成员。

不过,刚开始时,他们利用的工具还是有固定起始点的公共单车。上个月末,Bram组织了150个外国人参与了共享单车的试骑体验,这是共享单车浪潮席卷广州后,他们第一次尝试大规模使用共享单车骑行。

活动很成功,Bram觉得很开心,“共享单车让骑行畅游广州变得更简单了!”

这个跟街坊们很熟的老外

豆腐花都可以半碗半碗地买

目前,Bram他们设计了多条骑行路线,几乎覆盖整个广州,他们也清楚每一条线路里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大到附近有什么商铺、哪里有洗手间,小到巷子里的流浪猫什么颜色,甚至单车道和人行道上的台阶有多高都能标注出来。

大路、小街甚至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巷,Bram都轻车熟路。新快报记者参与他们的骑行活动时,每拐进一个小巷子的路口,Bram就会提醒,前面这段是民居,我们要安静点;这段会有点颠簸,不过并不长……

不止他熟悉广州,广州的街坊们对他也十分熟悉,市场里卖糕点的、卖包子的、卖豆腐花的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一见他们出现,卖水果的阿姨就笑着迎上来:“hello,hello,orange very fresh!”

熟络到什么程度?买豆腐花别人都是一碗碗卖,Bram却仗着“我是个跟你们很熟的老外”享有随意选择1/3碗、1/2碗的“特权”!

除了熟悉广州的道路,Bram们也深研了广州的历史。他们会拿着旧广州城的地图给参与骑行的外国人看,向他们介绍,人民公园曾是广州的中心位置,这也是为什么市政府设立在这里的原因。

他们甚至对区家祠(即林石家塾)的复建始末如数家珍,包括政府和区家后人在复建上的博弈也一清二楚。连本地人都要惊呼:“你们知道的太多了。”

“其实知道这些大的地点并不困难,但是我们的骑行会进入非常多的小巷子里,有很多根本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却很有趣的地方就是这样被发掘的。”Ben笑着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