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人性得以多维展现
日期:[2017-04-12]  版次:[A28]   版名:[新文娱·文化]   字体:【


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之《世界的凛冬》

■宝木笑/文

书评

“肯·福莱特是极为克制的,他有自己的“代入原则”,即虚构人物只能起到见证的作用,而不能成为左右历史的实质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金庸最终选择了浪漫,而肯选择了现实。”

“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肯·福莱特

肯·福莱特在欧美, 就相当于金庸在中国

当一位作家被称为“现象级作家”的那一刻,他注定将背负更多的文学使命。熟悉中国文学的西方文学批评者们喜欢这样说:“肯·福莱特在欧美,就相当于金庸在中国。”

这位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的20部小说,已被译成33国语言,累计总销量超1.5亿册,特别是他的历史小说《巨人的陨落》曾18次登上10国畅销小说排行榜榜首,就作品的传播和市场来看,肯·福莱特被称为“现象级大师”名至实归。

一般对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的定义是“历史悬疑小说”,其实这并不十分确切。肯的小说自然有悬疑小说的精妙,但并非其用力的支点,从《巨人的陨落》到《世界的凛冬》再到《永恒的边缘》(即将出版),“世纪三部曲”更应该归为“新历史小说”的范畴。

肯擅长历史长卷的描绘,他的小说很巧妙地让各个阶层的人物登上一列滚滚向前的历史列车,仿佛2013年非常火的那部《雪国列车》一般,让世间百态集中呈现在某段最具冲突的历史桥段之中,驶向肯内心中的文学使命的“前目的地”。

《巨人的陨落》定格在1911年6月到1924年1月这段一战前后的世界巨变中,作为“世纪三部曲”承上启下的关键,《世界的凛冬》自然要将坐标选在二战前后。

我们在《世界的凛冬》中读到了残酷而真实的历史,如二战中德国人在轰炸英国伦敦的同时,盟军的轰炸机也在柏林的上空向着德国的平民投掷炸弹……我们看到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主义之间的相互纠缠和厮杀。

《世界的凛冬》真正的主角是《巨人的陨落》中人物的下一代,而这次肯·福莱特好似下定决心,一定要从《巨人的陨落》对人物相对温和的处理中走的更远,因此阅读《世界的凛冬》的体验也许会相对“难受”,因为肯对人物命运的处理确实如“凛冬”般毫不留情。

虚构人物只能起到见证的作用

肯·福莱特与金庸无疑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其对史实素材运用的精准、娴熟和自然让其作品迸发出其为强大的艺术魅力。

金庸的《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作品为广大读者所熟知,《鹿鼎记》中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历史人物交错,统一于清初康熙年间种种历史事件中,很多情节都是史书上有据可考的,且主人公亲身参与到这些情节之中来,史实和虚构情节竟然在金庸深厚的历史和文学功底下产生了一种相互推动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讲,金庸的封刀之作《鹿鼎记》既是一部武侠虚构之作,也几乎是一部优秀的新历史小说,《鹿鼎记》显示了一种新历史小说的厚重美学。

而作为西方读者自己的“金庸”,肯·福莱特自然也是此中高手,《世界的凛冬》也同样将书中人物置于这种与真实史实的“零距离”接触之中。全书开篇即将几个重要人物置身于1933年的柏林,直接展现最为惊心动魄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其写法的妙处在于非常自然地把沃尔特、艾瑟尔、劳埃德等人物接引到纵火案案发的现场,特别是把全书主角之一的劳埃德安排到了更深入的位置,实现了一种“近景”的代入:

“……劳埃德饶有兴致地旁观着这一幕。后面那辆车里出来一个穿着浅色军用短大衣,戴着黑色软帽,鼻子下蓄着撮小胡子的男人。劳埃德意识到,眼前就是德国的新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身后跟着一个穿黑色党卫军制服的高个子,他的私人保镖。随后是脚步蹒跚的约瑟夫·戈培尔……希特勒一步跨两个台阶,径直上楼向劳埃德走来。劳埃德一时冲动,为总理打开了大门。希特勒对他点点头,带着随员进入了大楼……劳埃德跟在他们后面往里走,没有人和他说话,希特勒的随从似乎把他当成了议会大厦的职员,而大厦里的职员把他当成了希特勒的随从……”

在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或者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这种巧妙借用宏大历史事件作为桥段的技法是很重要的,这将直接拉近读者与历史的距离,使其得到畅快的阅读体验。而肯·福莱特将这种代入式的写作推向了极致,《世界的凛冬》以各个主角的视角展现了当时几乎全部的重大历史事件,偷袭珍珠港、布干维尔岛战役、色当战役、西班牙内战……见证了当时最为煊赫的风云人物,希特勒、斯大林、英国国王……

但显然肯·福莱特是极为克制的,他有自己的“代入原则”,即虚构人物只能起到见证的作用,而不能成为左右历史的实质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金庸最终选择了浪漫,而肯选择了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肯仿佛为读者建造了一个尽量真实的试验场,让他的人物在其中经历各种苦难历程,使人性得以多维地展现,这对于读者来说无异于是一次非常可贵的阅读升华。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巨人已然陨落、世界从凛冬中艰难走出之后,肯·福莱特和新历史小说的雪国列车将会带着我们驶向最终的目的地,也许应该是一个虽然仍有寒意但注定会给人温暖和希望的春天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