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用朗读陪伴需要关爱的群体
日期:[2017-04-17]  版次:[A08]   版名:[新公益]   字体:【
■孩子们很乐意听“朗读志愿者”们的朗读分享。

■参与朗读读书会的患儿们。

公益朗读会

朗读,仅仅是分享文学,营造阅读氛围吗?并不尽然。早在《朗读者》播出前,广州有一个庞大的朗读群体,用声情并茂的读书方式,温暖着城市的困难群体,他们既是阅读推广者,也是朗读志愿者。

读书与分享,早已经在羊城落地生根,例如城市里的“读书会”,例如雅村艺术空间每周日在广图举行的公益讲座等,都可以找到这种氛围。

■本版文字: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让视障人士 能“读万卷书”

诚然,我来朗读,你来倾听,是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随着央视文化栏目《朗读者》热播,朗读活动也在城市角落风行。如果说,文化场所举办的书友会是以书会友,搭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那么以公益为媒的朗读活动,则是公益人对困难群体的“陪伴”。其中,有了“捐声志愿者”的陪伴,少许视障人士便可通过志愿者的朗读来畅游书海。

录音棚里,广州80后“最年轻”粤派说书人彭家志,正在为学生们录制的“羊城文化故事会”做声音剪接。很多人眼中,彭家志的作品只会出现在电视台的节目中,但想不到的是,彭家志和他所带的30多名小学生,在过去一年,以志愿服务形式“捐出”声音,为广州视障群体录制了不少有声读物。

据了解,2014年,越秀区图书馆成立了“越图之声”志愿服务队,去年10月,该志愿服务队找到了彭家志,邀请他加入该服务队,为视障人士读书,彭家志马上答应了。“平时,我在粤语说书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培养了一批爱好说书的孩子,得知图书馆的招募,便和一群孩子一起,为视障人士录制有声读物。”

“第一次为视障人士录制有声读物,觉得是慈善情怀占主导,但后来,发现,我们志愿队的行动并不仅限于对一个群体献爱心,还能为一个群体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

如今,该志愿服务队共招募到216名志愿者,总共录制了163个音频作品,涵括视障人士象棋、视障人士按摩、广府历史、文艺美文、励志故事等。

在一次越秀区图书馆组织的慰问视障人士活动中,彭家志欣喜地发现,自己团队的作品深受视障人士喜爱:他们得知《羊城故事》有更新,都十分期待。“所以,我们的行动肯定会持续做下去。”

录制音频 送给留守孩子

不难看出,早在《朗读者》节目播出前,广州公益领域便有不少志愿者一样,开展以“留声”、“捐声”的方式,陪伴各种需要关爱群体的公益行动。

为了让留守山区的孩子,上学放学路上不孤单,早在2013年,媒体人刘新宇发起“放学路上”公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献声”志愿者,讲读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的好故事,录制音频,制作成“上学路上故事盒子”,送给留守孩子,弥补他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成长真空。

而在广州,2015年黄埔街社工定期组织年轻的志愿者,在广州市区唯一的“孤岛”大吉沙,为留守岛上的空巢老人读书读报。

病区里来了“活图书”

4月15日是周六,这天也是城市白领工作了一周后,难得的假日。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礼彬却“加班”了。只不过,这一天,他脱下了白大褂,在科室病童中间讲起了童话故事《狼和小羊》。前不久,黄医生女儿的幼儿园正好以这则童话为脚本,演绎了一出童话剧,想到科室里的孩子和自己女儿年纪相当,黄医生选择在病房里,以朗读的形式,和孩子们分享这则童话。

脱下白大褂的黄医生,在孩子们眼中似乎有了别开生面的感觉,加上医生并不是来给自己上药的,孩子们就更乐意听医生叔叔的朗读分享。

只见黄医生学着大灰狼生气的声音说:“哼!去年秋天的时候,你还说过我的坏话。”随后又变成了小羊温柔的声音:“啊~尊敬的狼先生,您看我现在还不满一岁,去年秋天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怎么能说您的坏话呢?”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孩子们都听得沉醉。其实,黄医生更希望,这则小羊勇斗大灰狼的故事,能缓解住院儿童和家长的紧张情绪、小朋友对住院的惧怕感的同时还寓教于乐,培养小朋友勇敢面对疾病的品质。

3岁的白血病患儿小俊在妈妈的陪伴下专心地听完了整个故事。而4岁的乐乐在故事读完后则十分兴奋:“小羊真聪明,遇到危险能冷静应对,没有被坏人害死。”

在病房开故事会的朗读者,不仅仅黄医生一人,同行的朗读者还有广州市三十七度公益促进会的志愿者6名。该公益组织在一次给病童送礼物的活动上,发现了这群在重病中挣扎的孩子们,协会负责人谢军和同伴总希望,能为孩子们枯燥的求医生活带来一些有温度的陪伴活动,几个月之后,他们想起了央视热播的节目:《朗读者》。

“读一段故事,分享一段文字,形式既简单,又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持续走进病房,和孩子们互动,为正在和病魔作斗争的孩子们打气。”谢军如是介绍。就这样,病房里便有了“温暖朗读”行动。

该医院儿科护理组组长莫英蕾介绍:“科里的孩子都是需要住院3个月到1年不等的重大疾病患儿,虽然志愿者的到来,只分享了一则则简单的故事,但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则是带去了心灵安慰。”

李诗:半做慈善半修心

广州市三十七度公益促进会的李诗,经过上周六的活动后,志愿成为中山一院朗读小组的组长。平时她是活跃的“文青”,爱旅游,爱社会活动,更是一枚“书虫”,她的书包里每天都会放着一本书,上下班搭公交途中,都是书不离手。

朗读,对于文字功底扎实的李诗来说并不难。但独自沉醉于文字世界,和朗读分享文学片段,却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早前,李诗一直羡慕退休的父母。“他们每到周末,就会跑到山村支教,受父母影响,我早就想找一项,适合自己的公益活动参与。”

李诗发现,“朗读+公益”的形式正好满足了自己的公益情怀:“真是半做慈善半修心啊。”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