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出了1个状元34个进士53个举人 大岭村人杰地灵转角处都是宝(1)
日期:[2017-04-19]  版次:[A04]   版名:[城事]   字体:【
■因为游客不多也没有什么商业项目,航拍镜头中的大岭村显得十分宁静。

这个位于广州番禺的古村,出了100多个九品以上官员以及拥有19处不可移动文物

有近900年历史的广州市番禺区大岭古村于近日获得“护身符”——广州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番禺区大岭村保护规划》(详见新快报4月18日A07版报道)。这个历史上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官员的古村,保留下来的祠堂、文物、历史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在村内。

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保护古村做了什么努力?获得“护身符”的古村将如何发展?目前商业基本为零的大岭村如何保护和开发?跟随记者走进大岭村,探秘这个古村落,听听古稀守祠人和90后大学生村干部讲述着大岭村的前世今生。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有近900年历史

出了一堆名人留下很多古建筑

走在大岭村安静的街巷内,这里的商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村仅有两家吃饭的店铺,也不见贩卖特色旅游产品、土特产的商户,使得这条“广东省旅游特色村”鲜为人知。

记者探秘大岭村,走进番禺区石楼镇这个古村落。

平日里,大岭村游客很少,在双休日才会有两三辆旅游大巴送来游客,给大岭村带来一些热闹的景象。

沿着玉带河,从大岭村村委会,经过陈氏大宗祠、永思堂到达显宗祠,穿过荷花池,走进“鱼骨”古街,姑婆屋、两塘公祠……大岭村内,古桥、古塔、古树、蚝壳墙皆可见到,藏着一段段故事。

“从开村至今,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谈及古村荣耀,大岭村村民个个如数家珍。

那些名人居住过的古建筑、村内留存的老祠堂、古塔、门楼、牌坊、功名碑、石巷等古迹,让这个古村落显得古朴而厚重。

村内长辈告知,大岭村历史上涌现名人尤其是文人无数,传说与古村内的“文房四宝”不无关联。以天空为纸,以大魁阁塔(也称“文塔”)为笔,龙津桥则是笔架,文塔旁边的是墨砚池,形成笔墨纸砚,他们是村民代代相传的故事之一,也成为如今村民向游客津津乐道的一处景点。

村内一棵已经600岁的菩提树立于祠堂前,成为大岭村三棵菩提树仅剩的一棵,继续见证着时光的沧桑变幻。

岭南风格建筑群

保存完好在珠三角难能可贵

大岭村是广州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探秘古村,就免不了对其地理环境扫描一番。走进大岭村,村前是一条潮汐涨落的河流,宛如玉带环绕着这个古村,称为“玉带河”,村后是碧绿葱葱的菩山,该村原名“菩山村”,靠山近水,风景秀美,因此有“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的美誉。

玉带河前还有5个鱼塘,如今被改造成为荷花塘,夏日荷花盛开,荷叶田田,为这个古村增添一股清凉。

从大岭村的地图上来看,古村落民居有序排列在菩山脚下和大岭涌中间,呈半月形,也被认为形状像一条鳌鱼。鳌鱼的主心骨是一条古街,被村民称为“鱼骨街”。从这条古街两边旁生里巷,形成鱼骨状的大街小巷,处处和村落的水系相通。

这小小的古村,分布着众多古建筑,1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2处市级保护文物,7处区级保护文物,1处市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典型的岭南古村落,保存较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约9000平方米,这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难能可贵。

讲述

守祠17年的退休教师陈炯曾——

“变化大的是民居,很多旧屋拆了建成新楼”

大岭村显宗祠有495年历史,是纪念九世祖先陈顺民而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是村中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

从17年前起,退休教师陈炯曾就成了显宗祠的“守祠人”。陈炯曾告诉记者,这个大宗祠在陈氏族人心目中的位置很高 ,因为该宗祠的后人在明清两代名人辈出,有功名和官衔的就有几十人,这些陈氏才俊让显宗祠光耀门庭,也让大岭村名垂千古。

“在我小时候,显宗祠是小学,我们在这里读书。现在,这里成了老人活动中心,我就每天来开门、关门,逢时节买些果盘拜祖先。”陈炯曾告诉记者,这一干就是十多年过去。

这位70多岁的老人熟知大岭村历史,他说,大岭村以陈姓为主,陈姓后人已经传到第30代,在村内还有2000人左右,在香港也有2000人,还有难以统计的后人去到世界各地。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大岭村的街巷、古建筑没什么大的变化,变化大的是民居,很多旧屋拆了建成新楼,和古建筑形成了对比。”老人告诉记者,大岭村最风光的时候是明清时期。

“你看看,村里很多建筑都破败了,朝列大夫祠,这个两进的祠堂,一进已经倒塌,村民盖起了房屋,只剩下一进,残垣断壁、破瓦朽木,已经面目全非。”陈炯曾说,从这个朝列大夫祠,走出的有刘罗锅女婿等达官贵人,而如今已经难以窥探到当时辉煌的面貌。”

如今,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清明和端午这两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在祠堂拜太公,之后全村60岁以上老人吃太公饭,席开60桌。而到了端午节,村民在玉带河上赛龙舟,“从这个桥孔穿过那个桥孔,非常热闹。”

毕业后回村的90后女大学生村干部陈梓眉

“商业不发达正好使古村保持原汁原味”

和陈炯曾这位老人一样,守护着大岭村文化的还有不少年轻人。90后姑娘陈梓眉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古村历史文化保护是她的工作之一。

“这里风景优美,回来工作每天还能回家吃饭,是不是很幸福啊?”陈梓眉笑着说,从小在古村的大街小巷内游玩,熟悉的景物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稀奇。如今大岭村逐渐为游客所知,周末也不时有游客前来游玩,让安静的古村也增添更多活力。

同在村委会工作的年轻小伙子陈学峰说,村里年轻人多到附近打工,但很少人选择在外面买房,大部分还是回到本村居住,比起城市里的套房,村里一栋栋的楼房更受欢迎。不过,由于村里的古村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村民楼房的高度受限制,最高只能盖两层半。

“大岭村的经济收入不高,古村的商业不发达,或许正是这样才使古村难能可贵地保持原汁原味。希望在保护规划实施下,古建筑得到修复,未来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陈梓眉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