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撕掉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学生”标签
日期:[2017-04-25]  版次:[B07]   版名:[教育周刊·国际教育新师录]   字体:【
■Meko想教出会考试更会生活的学生。 受访者供图

★师言

现在的中国学生走出去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开始展现个性,在学习、社交、生活领域都如鱼得水。他们慢慢地不关心“中国学生”的标签了,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再是刻板印象的样子了。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杨澍

专题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陈思陶

教育理念

不仅会考试,更要会生活

蒋老师回忆说,刚到研究生宿舍时就她经历了尴尬时刻——国外同学得知她是中国人,就问她学的是不是会计,数学很好,甚至问她会不会功夫?其实,蒋老师学得是教育学,不是移民专业,也很少华人就读,她也不擅长数学,更不会功夫。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学生常常和眼镜、数学、功夫、土豪相联系,蒋老师不想让这样的刻板印象继续存在。她想让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有生活气息的人,不再被打上“书呆子”“考试机器”的标签。

因此蒋老师着力创造更自由活泼的课堂,给学生多姿多彩的授课体验,让学生自己尝试、选择,在必要的考试技巧之外,更要有生活与学习的能力。

不如大家“吵一架”

蒋老师会选取在西方社会引发广泛争论的话题,让学生分组阐述观点、辩论,比如希拉里和川普谁更适合当总统,是否支持同性恋等。对于这些热门话题的关注,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立场,活在真实的世界的中,能更加和谐地融入西方社会文化。

2016年2月,华裔警察梁彼得杀死非裔青年事件的判决结果是梁彼得过失杀人等罪名成立,最高将面临15年有期徒刑。该判决引起美国多地游行抗议,要求司法公平。

同学们问蒋老师对这条新闻是什么看法时,她灵机一动,说“不如我们吵一架”!她把学生分成白人、黑人和华人三组,分别为自己的族群声张正义。各组学生立刻开始收集信息,进行翻译。10分钟后,学生纷纷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手。白人组搜集证据证明判决的公正性,并非针对亚裔;黑人组为因警察无数次“误伤”而死伤的同伴争取权利;华人组则证明梁彼得杀人是枪支走火的意外产物。

蒋老师也感慨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口语表达能力不可小觑。为了激发学生的“野性”,蒋老师把课桌重排成适宜辩论的样子,没有坐位的同学都站着,她还引导第一位同学开口,这才有了所有学生的滔滔不绝。

人人都是“实力派”

精读课不同于阅读课,更侧重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文化知识,课程材料多节选自名著或杂志,具有启迪智慧的深度。遇到合适的文章,就是同学们发挥“演技”的好机会。

一篇印度殖民时期的小说节选讲述不同身份地位的十二位宾客遇到蛇的不同表现。蒋老师组织同学表演十二位宾客,围绕圆桌坐下,并背出台词。在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她带领大家探讨谁是最优雅镇定的人。

不到300字的课文,蒋老师用了2节课的时间讲解,让学生通过读透一个片段而“见微知著”,学会分析人和文章,而非单纯习得考试技巧。

通过这样活跃有趣的课堂学习,学生敢开口,更会玩,许多学生摆脱了戴着眼镜、终日苦读而又羞涩的形象,开始参与社交,享受生活。一位就读于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的同学,因为和化学系老师聊天投机而得到青睐,获得参与项目的机会,而其实他并非化学系的学生。

蒋老师说,现在的中国学生走出去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开始展现个性,在学习、社交、生活领域都如鱼得水。他们慢慢地不关心“中国学生”的标签了,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再是刻板印象的样子了。

学习妙方

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效果是好的

英语口语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太愿意开口。蒋老师会要求学生回家用微信录音,自己再逐条纠错。当开口成为习惯,学生就不惧怕当众讲英语了。

记单词是绕不过去的另一座山,但攀登中也可以找到乐趣。传统记单词通常是左边写一列英文,右边写一列中文,这样容易将读音割裂,导致口不能言,耳不能听。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且有趣的方式是看美剧。

适宜学习英语的美剧多是情景剧,比如《老友记》(Friends),《老爸老妈罗曼史》(How I Met You Mother),因为剧里有很多课堂上无法给到学生的everyday English和俚语,对生活与表达有帮助。《冰与火之歌》等美剧,虽然引人入胜,但其词汇就学习英语而言并不实用。

蒋老师还鼓励学生加入字幕组,逐词逐句精打细磨的翻译过程,让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班里还有同学加入了TED官方的翻译组。

她表示,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只要效果好,像间谍一样避开家长录音或观看美剧都有可取之处。

■老师印象

蒋玮恩Meko,供职于广东实验中学国际班,担任学术英语老师。

蒋老师生于广州,长于广州,是地道的“老广”,随性从容又热爱生活,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因为家中亲朋不乏ABC,受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蒋老师一直成长在自由烂漫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原本计划送她出国读大学。但蒋老师觉得高考是独特而难忘的经历,应该尝试一下,最终被广东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虽然大学生活安逸轻松,但想要尝试新事物的心不断躁动,于是蒋老师大三时重拾留学计划,赴澳洲考取教师证,并在大四时申请到拉筹伯大学读教育学研究生。在学校的语言中心,蒋老师接触了很多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直接的感触。

凭借双语优势,蒋老师毕业后进入澳洲企业工作,在江浙地区担任翻译。虽然待遇优厚,可总觉得怅然若失,心里感到异常疲惫。经历兜兜转转,“老广”还是回家了,学以致用,在省实国际班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

和一群单纯快乐的孩子打交道,蒋老师说她现在很幸福。

■学生评语

EAP孙源:Meko像一个大姐姐,上课时威严,下课后又和我们打成一片,在她的学生心中她肯定是TOP3的老师。在传统的授课之余,她还会播放一些热门英语纪录片,时事新闻等给我们学习;她还会时不时地给我们有趣的课堂活动或者小型比赛。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适合对她说,那就是:“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

EAP陈雨星:第一回见到Meko就被她似乎充满全身的活力感染了——完全不像想象中的严师,她更像同龄人,与我们十分相近。她的课堂充满欢乐,满载笑语,她带领我们一同挥洒着青春时期永远用不尽的精力。也许,“孩子气”“活力无限”“小不正经”会是她的标签——可是毫无疑问,她就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

Q&A

从16岁等到22岁 我终于能 反击外国人的“谬论”

Q=记者

A=蒋玮恩老师

Q:您有没有一直坚持的爱好?这对您有什么影响?

A:走路,不戴耳机,不带任何东西。每当有事情要想或者厘清东西时,比如论文、考试计划,我就会不断地走,直到我想好为止。通常我会在省实路上走,或者家里的小区。走路对于我而言,比坐在家里听音乐有效果的多。

Q:您最近在读什么书?您能推荐一本书给学生吗?

A:我最近在读《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关于谈判技巧和规则的书。我推荐学生读一读《从零到一》,虽然题目写着给商科学生读,但里面的逻辑和理念适合很多领域。从0到1比从1到100要面临更多困难。

Q: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巨大冲击的时候?

A:16岁自己去新加坡玩了一个月。当时一起玩的外国同学给中国学生扣了很多帽子,像是书呆子,暴发户。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更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但英语水平欠佳,无力反驳,内心郁闷。

直到我出国读研究生,一群外国同学又说着类似的话,我终于能出声反驳:“不是每个中国学生都擅长数学,会打麻将和太极拳,我们也是和你们一样的普通人,有勤奋读书的人,也有爱玩会玩的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