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谁给了孩子“成人式腐败”的冲动
日期:[2017-04-25]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吴龙贵

据报道,近些日子大热的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黄女士说,“这不是跟戏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

帮写作业拿好处、用零食换班干部……当过家长的人,对此都不应该陌生。对于孩子们之间的这种“交易”,我不愿意上纲上线过度阐释,毕竟“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看似玩闹性质的“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备了腐败的某些特质。比如说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利用好处来笼络人心,并由此获得小小的“权力”。更进一步,用这种方式获得班级事务管理“权力”的孩子,又会不会用这种“权力”来获得更大的好处?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忧。

通常,人们会说孩子的行为都是成人世界的一种折射,孩子的世界里出现“成人式腐败”归根结底是某种社会风气造成的。这种观点当然没有错,但总是感觉失之宽泛和概念化。一方面,孩子的生活空间其实非常狭窄,在有限的空间内,他们一般很难有这方面的认知。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行为乃至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父母的影响。但即便是再无知再功利的父母,也极少会鼓励孩子以这种方式获得“权力”。事实上,很多腐败官员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相当重视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在我看来,小学出现“成人式腐败”,更可能的一种原因是孩子自我经验的习得。朋友的孩子正上小学六年级,一次和他闲聊,让我大吃一惊。据他说,在他们班上,班委的权力是很大的。比如班长,与哪个同学关系不好,就可以随便找个理由罚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集体抄写课文,或者推迟吃午饭的时间,让这个同学成为众矢之的。我问他,班主任不管吗?他说,班主任非但不管,还说他管理得好,负责任,放手把更多的事情交给他做。于是班上的小朋友纷纷表示要和班长成为“好兄弟”。

冷静下来一想,这不就是社会的常态,人性的本能吗?孩子年纪虽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但他们并不傻,也有了对事物初步判断的能力,知道什么事对自己有利,什么事对自己不利,懂得趋利避害。而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仅仅是成人世界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未成年人世界。小小一个班长,就可以任意制定标准,对其他孩子施予处罚,并从中得到实在的好处和满足权力的虚荣心,自然就会对权力有一种莫名的迷恋。

我们缺少的不仅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更是对他们的深入引导和启发。我们总是单纯地认为让孩子来管孩子,可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却不知道在游戏规则缺位的情况下,孩子的世界也有可能成为利益的“江湖”,我们总是夸奖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却选择性忽视了这种夸奖其实掩盖了我们自身的失职和懒惰。当写作业拿好处、零食换班干部成为普遍现象时,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粗放、太落后了?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