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新股加速下,资金退出风险不容忽视
日期:[2017-05-09]  版次:[A22]   版名:[赚钱]   字体:【

资本扎堆Pre-IPO

资本市场的“Pre-IPO风暴”悄然而至。IPO加速常态化后,加上经济下行环境下缺乏其他良好投资标的,一级市场的Pre-IPO(也称“拟IPO”)迅速升温后。而作为主力军的新三板,更是获得各路资金蜂拥而至。但市场风险不断上行环境下,扎堆Pre-IPO的资金或面临后期的退出风险。

■新快报记者 余世鹏

新三板成Pre-IPO主力军

所谓Pre-IPO,是指企业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对此,这句“资本大佬不是在IPO路上,就是在Pre-IPO路上”也并不为过。

业内人士近日表示,目前有七至八成的投资机构已转向Pre-IPO项目,除了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外,VC或PE的人民币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或者募集专门基金来凑热闹。

“他们花在Pre-IPO项目上的时间比去年至少多了一倍,甚至有个别机构暂停其他项目,只做Pre-IPO。”易凯资本董事长王冉如是说。另外,“这类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好,而且认为Pre-IPO风险较低,所以纷纷流向一级市场中的Pre-IPO投资机会。”市场人士日前指出。

而Pre-IPO风潮的主战场,则非新三板莫属。昨日,某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今年都在热炒Pre-IPO项目,其中多数是新三板准备转板的拟IPO企业。比如前述所说的朴卓资本参与股权投资的新三板企业“芯能科技”。

新快报记者通过同花顺IFinD发现,截至昨日,Pre-IPO的新三板公司共有480家, 而发审过会完毕与证监会受理的企业也有15家。

此外,投中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新三板企业主2017年一季度定向增发合计771次,募集金额共有288.78亿元。而在今年3月份,有108家新三板企业的定增获得195家VC/PE机构基金参与,其中包括148家私募基金和47家VC/PE机构。

资产荒下,资本缺乏出路

首先,Pre-IPO火爆,与IPO加速发行有着密切关系。数据显示,在此前每周两次审核基础上,4月份以来证监会将审核次数加到了3次,一周审核企业约15家。有数据预计,今年IPO数量将在400-500之间。“现在每周都有10多只新股发行,IPO加速已成常态化,也正在消化库存。”某上市公司投资部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

得益于IPO提速,临门一脚的Pre-IPO则成为资本流入首选。IPO加速之下,股权投资则可以直接获益。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逾400起PE退出案例中,IPO占去137例,不仅在数量上接近去年二季度145的记录,退出回报率更是超过了10倍。“Pre-IPO相当于提前打新股,但收益是打新的3倍。”东方汇富总裁阚治东表示,只要能成功IPO,3年共计3倍的收益问题不大。

此外,经济下行与监管趋严态势下,投资资本缺乏良好投资标,则是扎堆Pro-IPO的另一原因。“主要原因其实也是缺乏可炒作的投资标的,资本没地方去。”上述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

“相对其他资产而言,拟IPO目前是较优投资标的。” 某券商投行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在目前资产荒情况下,房地产限购,艺术品打假,黄金类资源萎靡,互联网也难出新公司。权衡过后,即使存在风险,拟IPO相对其他资产是较优选择。

解禁周期长,容易被套死

然而,扎堆Pre-IPO的同时,资本未来的退出风险也在悄然提升。

“IPO加速之下,新股供给增加会逐渐拉低市场估值。”上述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虽然不乏好项目,但大部分项目动辄都是四五年,解禁周期太长,容易被套死,等出来时市场可能完全变了。

“Pre-IPO投资人的思维定式并不少见,一度忽略公司基本面,认为只要实现了IPO就可以翻几番。“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这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随着A股估值水平下降,一二流公司间的市盈率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更具体地,这些风险来自对企业成长性的错判。“尽调不可能做到很彻底,一旦投资团队不够优秀就容易‘踩偏’,如业绩下滑、财务不规范、行业周期性下滑等情况。这往往会导致券商放弃保荐。”分析人士如是说。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