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时代在变,外教这个群体受到的关注和挑战没有变”(2)
日期:[2017-05-10]  版次:[A17]   版名:[HI广州·封面故事]   字体:【

成为外教的心路历程?一人都有一个故事

A 为一句“中国到处都是建筑工地” , 西班牙女建筑师闯荡广州,成了……外教

五年前,Silva y Velásquez在西班牙马德里一家建筑事务所任职,她所在公司的业务不多,许多同事都远赴东方寻找机会,她还记得一位同事上飞机前对她说:“中国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就是这句话,让当时没有存款、三十好几还住在父母家里的Silva心生向往,糊里糊涂也来到了广州。

本来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是Silva发现,这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不懂中文也没有人脉的她,最迫切的需求是找到一份能付得起房租的职业。

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房东的女儿英语,后来被房东介绍给社区的一家早教机构,从此就进入了教育行业。五年后,Silva已经成了一家主打国际化语言环境的早教机构的合伙人,还兼职在某高校开设的小语种学习班教西班牙语,月收入七万元人民币左右,租住在珠江新城一栋高端住宅楼里,还购买了一辆二手德系豪车。

这对于出身西班牙平民家庭的她来说,是生活品质的极大提升。Silva说,她的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从小到大,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我并没有非常努力,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但是感谢这个时代、这个城市,让我换一个地方生活和工作,就得到这么多的财富。”

Silva笑说:“去年,我把父母接到广州来度假,他们走进我的房子都惊叹不已,问我干什么工作能赚这么多钱。当我说我在当老师教小朋友,他们都不敢相信。”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教语言的报酬都很低。但是广州的家长挑选外教有着独特的标准,选择学校、教育机构的时候,是否有外教、外教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国籍在他们眼里,都是很重要的指标,也决定着外教老师的薪酬。”Silva计划着,要把早教机构多开几家,让弟弟也辞职来广州跟自己一起干,过几年,把全家人都接来广州生活。

B 为实现音乐梦想,加拿大贝斯手进民校教钢琴,被要求剪掉长发取下耳钉

在广州地下音乐圈混迹八年的加拿大贝斯手Liam Jafferson,去年开始,成了一家民办学校的外籍教师,教授钢琴的同时也教英语。签约的那天下午,他被要求剪去一头长发,取下金属耳钉,拍了一张“完全不像自己”的工作照,后来被印刷在学校的招生宣传册上。

学校开出的月薪是一万三千元,这个收入是Liam从前当全职音乐人的三倍,他还可以免费住在校园内的教职工宿舍里,免费在食堂吃饭,这样,他离他梦想中那把名牌吉他又近了一步。

大半年过去,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还是没有完全进入教师的角色,上课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在玩音乐,只不过伙伴换成了一群中学生,“我觉得我的心理年龄跟他们差不多大”。

Liam曾经组过近十个乐队,发过EP和网络歌曲,经常在酒吧和各个演出场所表演,但是他认为乐队的流动性太强限制了事业的发展。“跟外国人组乐队,虽然文化语言相近,但是他们总不会在这里待得长久,总是忽然就因为种种原因要回国了,之前投入的精力,相互磨合的时间就都白费。跟本地人组呢,他们又往往太在意经济回报,有养家糊口的压力。”

Liam选择当外教的理由,让人目瞪口呆:“我想来想去,只有读中学的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玩音乐,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稳定地在一个乐队里面待几年,所以决定用外教的身份作为起点,来发展这里的人脉。”

事实上,他发现学生家长才是发挥最大作用的人脉,家长们总是无私地为他提供一切他需要的资源,“他们想要的回报则非常简单,孩子会弹、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参加一场小型演出,甚至朋友圈里发一张乐队排练的照片,他们就十分满足开怀。我羡慕他们这种亲密无间、彼此关心的家庭成员关系。”

到了周末,他就拉上几个有天赋的学生到自己的排练室里练习,学生家长知道以后也很支持,自觉做起后勤保障,承担日常的花费,还为他们介绍演出机会。“家长们很热情,也支持孩子玩音乐,愿意支付乐器的费用,几个家长硬要帮我付掉排练室的租金,还想付课时费,我花了很长时间跟他们解释,乐队排练并不是上课。”

Liam曾带着学生乐队到二沙岛江边进行露天演出,家长们呼朋唤友,制作了简单的横幅、带着气球等物品在旁助威,那阵势活像是对待一场明星演唱会。“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慷慨,成全了我的音乐梦想,我所能回报的也只是教授他们一些知识和语言。我只希望,他们现在这份支持孩子玩音乐的心,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不要改变。”

C 德国大学肄业生来华教德语,其实想要的是“在中国的经历”

两年前,德国大学生Lukas Heisenberg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辍学来到广州,当上一所外语培训机构的教师。对他来说,担任外教是一个职业生涯的跳板,给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合法身份,他想要的是在中国的经历。

教课之余,Lukas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国内各地背包旅行,他去过许多中国人未必涉足的偏远乡村。“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全世界都知道未来的机遇在中国,有了在中国的经历,我回国以后,可以从事跟中国有关的工作或研究。”

Lukas说,过去的许多年里,他有部分亲戚朋友在中国找到工作,在家乡找不到合意工作,来中国当外教就成了年轻人的一条退路。

通过教学,Lukas结识了许多同事和学生,跟他们成了朋友,结伴一起到各地旅行。“我们背着大包就出发,走很远的路,到人烟稀少的山里面。往往在那些地方,人们从未见过外国人,纷纷拉着我合影,知道我会说中国话,也很愿意跟我交流,几乎无话不谈。”

他在新闻上曾看到过的广州,是一座繁华、充满商贸机会的城市,可是走进市井生活,他才发现这里有着千年历史。行走在真实的土地上,Lukas了解到一个跟西方媒体中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完全不一样的广州。

“我的女朋友是广州人,她的家人经常邀请我去家里吃饭,他们十分的温文有礼,整齐爱干净,对生活惊人地博学。她的母亲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读书不多,但是她能辨认很多种蔬菜和鲜花,知道哪种植物应该怎样养,也知道如何轻松去除我弄到衬衫上的污渍。”

小贴士

30年英国老外教教你挑外教

母语为英语的人就可以教好语言?错!

“教育行业以外的人往往误解,母语为英语的人就可以教好语言,其实这是错误的。”John Smith说,关于一小部分外教的负面评价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跟那些缺乏能力和责任心、整天只知道兼职赚钱的外教相比,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有龙蛇混杂的教育机构才是真正的诱因,教育机构太多,老外都不够用了,自然会出现不符合资质的外教。”

John Smith眼里“不符合资质”的外教,他表示自己也见过不少,“没有教育培训的背景,也不喜爱自己的职业,对学生没有责任心,这类型的外教往往薪酬便宜,受到低端培训机构的欢迎,毕竟高校和大机构在招聘方面要求比较高,也愿意投入成本,而不是贪小便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