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部分骑楼建筑精美保护良好 聚集人气带旺商业亟待提升(1)
日期:[2017-05-29]  版次:[A06]   版名:[广州区势·最关注]   字体:【
■在越秀区的广州民间金融街,骑楼保护良好,修葺一新。 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广州拟编制规划引导骑楼街旧城功能、文化内涵提升,记者走访发现完成这一任务有难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州最主要的商业地段密密麻麻分布着59条骑楼街。它们以人民路(现在的路名,下同)和中山路为坐标轴,北至东风路,西至龙津路,南至同福路,东至东华路。那时候在骑楼底,孩子们下棋、跳皮筋,成人叹茶乘凉、开铺做生意,“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是广州骑楼的真实写照,难怪骑楼成为老广州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寄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以保护骑楼街物质空间为基础,维护旧城传统空间格局,引导旧城功能、文化内涵提升,重点解决骑楼街保护和交通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 这些此前被划定的骑楼保护区现在状况如何?市民们对骑楼的保护和利用又有什么看法?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规划》涉及的海珠区、荔湾区和越秀区,发现这里的骑楼街建筑仍保持精美,明显受到保护,但人气欠佳,或者商业经营业态低端,仍有待提升。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朱清海

●海珠区

南华西街骑楼经扮靓 成亮丽风景线

精致雕饰的圆弧曲线、西式柱饰、几何图案形式的山花女儿墙,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带有“中西合璧”特征的骑楼经过扮靓,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如,在这里的骑楼街可以找到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凉茶铺。

在南华西街洪德路上有一间老字号“耕田公凉茶铺”,已有80多年历史,现为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令人敬佩的是,其经营者叶女士年逾七旬,仍坚持在店内炮制原汁原味的凉茶。

“采药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过耕田公的街坊都知道她家门前的对联,在店内还有另一副对联,写着“耕家制药师岐伯,田舍调丹慕葛公”。不知何时,店家新添了“苦尽甘来”四字,在草药味和猪脚姜的香味中隐隐露出一丝书香气息。

“我啊?今年都71(岁)了。”精神矍铄的叶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耕田公”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并入国营单位,后来她承包了这间老字号,经营至今已经超过30年。门口摆着三把装着凉茶的铁壶,里面分别是老耕田公凉茶、感冒凉茶和鸡骨草凉茶,同时也有龟苓膏和猪脚姜出售。凉茶铺生意还不错,前来光顾的客人以街坊为主,不少人买一瓶凉茶、一碗猪脚姜打包带走,时而有路过的年轻人驻足品尝。

洪德路骑楼街还有一间“耕田公传统包点”和一间“耕田公粥粉面粉甜品”,也是叶女士及其家人经营的。她说,很多街坊是喝着耕田公凉茶长大的,凉茶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烧煤煎煮”制作方式。每天晚上开始煲凉茶,然后熄火加盖“焗”一晚,让茶味充分渗入茶水之中,因此熬出来的凉茶比一般凉茶更苦。“孩子怕不怕苦啊?”把一瓶装好的感冒凉茶递给客人后,叶女士细心叮嘱说,小孩嫌苦就慢慢喂,“你给他喝的时候,可以用温水加热一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带骑楼的商住楼在广州应运而生、成片出现,河南(即如今的海珠区)最早形成的马路商业旺地,就出现在同福西路、洪德路和南华西路大基头一带。

如今在同福西路,保存着骑楼200多间,总长约2公里。每间骑楼约宽10米,深13米(含骑楼下人行道3.5米),成排骑楼形成贯穿的人行道。从环珠桥到洪德路一段,是海珠区骑楼保留得最好的一段街道。“南达堂”一片的骑楼独具特色,当年大富之家在建造时引入了西式建筑风格,临街面采用圆弧曲线门楣、罗马式圆柱、山花几何图案和女儿墙,很精美。

新中国成立前,同福西路曾以经营当铺最为出名。而洪德路拥有多间百货商店以及一间放电影的戏院,其北端的大基头还开设有银行,南端的永兴街则是有名的新、旧木料市场。有些商铺因楼层高,楼上还供人居住或开办客栈。一些骑楼另设有楼梯供人上下,以免影响临街商铺经营。

多年前,作为海珠区迎亚运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南华西街辖内的同福西路、南华西路、洪德路的骑楼街综合整治工程(含大基头洪德路口骑楼街整治试验段)坚持“修旧如旧”。骑楼外立面以贴砖为主,增加矗立式、哥德式山花、日子窗、万字线、花瓶栏杆等骑楼特色建筑构件,统一更换塑钢框彩色玻璃满洲窗,为一楼住户安装仿古大门等。

旧貌换新颜,骑楼街变靓了,人气暂时难以恢复。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洪德路骑楼街里游人和顾客不多,临街不少商铺大门紧闭,即使开门营业的多半也少人问津。南华西路的骑楼街更冷清,一条路成了停车场,路两边停满了车辆。

●荔湾区

上下九骑楼六成是私房有待统一规划

在此次《规划》中,荔湾区上九路、下九路的骑楼街与恩宁路骑楼街一样,都被列为一类骑楼街。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上下九骑楼街一直人气旺盛。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上下九骑楼街经过1998年沿街外立面全面整饰、2010年迎亚运外立面整饰,已经形成了一条长达2.6公里的骑楼街,是广州保留完整的一条骑楼商业街。

走在上下九,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商铺间的骑楼墙上雕饰着卷轴花纹,卷轴内刻着上下九各条内巷的街名。这里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骑楼林立,商铺成排,一个个名字响亮的美食老字号仍在吸引着大批游客、市民,它们包括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南信、皇上皇……

位于荔湾区十甫路53号的“蜂胡子蜂蜜店”从1935年就在这里经营,店铺经营的场所就是骑楼,如今,骑楼的面积为150平方米,一楼用作铺面,二楼、三楼是办公室。负责人罗健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栋骑楼是华侨房,民国时期,宝生园创始人梁远湛买下这间私宅,作为广州宝生园蜂蜜店第二分店。“1958年公私合营,梁家举家迁到香港,到1996年国家落实华侨房政策后,才在这里重新开业,更名为蜂胡子蜂蜜店。”罗健说。

上下九骑楼街能成为商业重地,与骑楼的构造不无关系。上下九步行街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上下九骑楼街始建于清代,既吸取了南欧建筑特色和中国北方满洲装饰风格,又保留了西关传统建筑风格。骑楼根据日照设计窗口,自然采光,居住舒适,穿堂风不比空调差。骑楼一般是“前铺后居”,前面做商铺,后面用于居住、做工厂或者入货通道,开有后门通向小巷,方便入货。

不过,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上下九骑楼街吸引人的除了老字号,更多的是经营中低档商品的商店,尤其是廉价服装店。“便宜卖,便宜卖!”走在上下九步行街,服装店店员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这些服装店出售商品的品牌较为大众化,价格也很亲民,以薄利多销为经营手段,尤其受到学生一族的欢迎。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尽管政府部门致力于引入一些高端商业业态,但经营廉价商品仍是上下九步行街的商业特色,长期以来,这里的业态都以中低档经营为主。上下九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由于上下九骑楼街六成以上的骑楼是私房,商业业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很难由政府来统一规划引导。20多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整合资源、调整业态、提升档次的工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