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鼓励引导 让学生自己“破茧成蝶”
日期:[2017-06-06]  版次:[B08]   版名:[教育周刊]   字体:【


■老师印象

记者见到卓越·美国汇点高中的初致远校长时,感到惊喜。惊的是他没有“一把手”的严肃感;喜的是他言谈生动有趣,好似金句频出的段子手。

初校长生长于白山黑水间,高中时便在当地一家美国的培训中心做兼职,教外籍老师一些简单的中文。就读重庆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后,他对文化交流的兴趣愈发浓厚,大三后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第二语言教学。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氛围以及留学在外的心理上的自立,让他对学术课程更加投入,选择去英国阿伯丁大学继续深造,获得高阶教育学研究教育学硕士学位。

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海外学习、生活经验,让初校长在国际教育领域游刃有余:在升学规划指导中洞悉入微,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教授汉语语言与文化,为学生搭建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沟通的桥梁。

初校长更喜欢和学生分享知识,分享故事,通过各种段子传达对自己负责的思想。他的正能量段子被学生们挂在嘴边,给课堂带来诸多欢乐,也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力量。

■学生趣评

10年级 Ethan:初校的汉语言文化课程生动有趣又一针见血。他通过对文字进行深入详细的感性和理性分析,将我本以为毫无关联的知识点以出乎意料的方式串联在一起,使得课程猜得到开头,但猜不到结果。

12年级 Kai:初校不会因为自己是校长就以命令的语气让我们遵从他,反而会放下架子和学生玩成一片,再与学生沟通。初校是一个愿意与学生以朋友之道相处的人,这让我更愿意去倾听和接受他所提出的建议。

■专题策划 新快报记者 杨澍

■专题采写 新快报见习记者 陈思陶

教学理念

自我成长 破茧成蝶

初校长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自己改变,而非教授或者灌输各种“鸡汤”或“砒霜”。在学生改变的过程中,初校长致力于提供信息、全面分析和鼓励引导,像导师一样指引学生破茧成蝶。

从小在城市长大,生活优渥的学生们,对乡村学校的印象停留在贫穷落后,教室四壁漏风,桌椅破旧中。后来,卓越教育与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在培训乡村支教老师时,国际高中的学生为培训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学生和支教老师沟通后,对乡村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许多乡村学校获得大量支援,教学楼宽敞明亮,有的教室安装了先进的触摸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但与此同时,学生们了解到,乡村学校缺乏师资及文化娱乐活动,教师生活条件艰苦,比如某些山区为了防止隐翅虫,夏天仍要用厚重的遮光帘将门窗封死,教室就像桑拿间。更大的问题是,许多留守儿童读书、学习的概念淡漠,学习氛围薄弱。

接触到真实的乡村教育后,学生们改变了想法。初校长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乡村图书馆项目,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更多图书,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但因为层出不穷的诈捐、骗捐事件被曝光,学生们对公众对捐款和公益项目的认可度持怀疑态度。在开展项目前,他们向初校长“唱衰”,认为没有人会相信乡村图书馆项目,不会有人会捐款。初校长并不多言,只是笑着激励学生:“那你们就去做,看看到底会不会有人捐款。”

于是学生们和腾讯公益平台沟通,了解发起捐款所需的材料和流程,经过繁琐的资料准备和严格的审查,乡村图书馆项目最终由卓越美国汇点高中发起,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认领并监督。确认项目行程,和乡村学校联系、制定预算、宣传倡导等等,都由学生全权负责。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最后获得200多位热心网民参与,筹集到12000多元善款。

虽然12000多元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杯水车薪,仅够支付硬件设施费用,但这样的经历和成果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他们开始相信公益项目和捐款不都是假的,社会上还有很多真诚的心和善良的人,他们也积极地投入其中——自发捐赠图书。学校则做好后勤保障,帮助学生租赁车辆运送书籍,和乡村学校做行政对接。最后捐书达4000多册,学生们还将图书分类、做标签,最后摆架。

从对乡村学校一无所知,对公益项目抱有怀疑,到心有所感,发起捐款,亲自捐书,乡村图书馆经由学生的努力,一点一点成形。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打破思维枷锁和冷漠自私,为让社会变得美好而尽己所能。这样的改变十分辛劳,却是学生们自己成长,破茧成蝶的必由之路。

教学感想

东西方教育并没有藩篱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加快,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日渐频繁,国人不断比较、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东方、西方教育被无数次对比,至今众说纷纭,东西方教育的藩篱已然在不断探讨中被构建。

但真有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之分吗?初致远校长认为,长远看来,不存在东西方教育的问题,不能以地理位置和方式的不同而粗略、强行地按照地区分教育。

初校长说,事实上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教育和国内饱受诟病的教育相似。当时英国学生40-50人组成一个班级,教学以老师单向授课为核心,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并没有提升到今天的高度。随着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成长,才慢慢发展出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今,中国的普通高中里也在不断地尝试教学改革:小班教学,使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及时地跟踪与综合能力评价。

两相对比,孰东孰西?不同社会条件下,教育会呈现不同的方式、手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也会变化。

初校长认为,国际教育中的“国际”更不是简单粗暴地以欧美为标准,它强调的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初校长的国际教育理想国便是如此,培养学生包容各种文化,具备21世纪应有的技能,让学生在未来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或某种教学方式。

Q&A

Q=记者

A=初致远校长

Q:留学中您感到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A:最困难的刚到国外时克服寂寞,缓解压力的同时兼顾生活和学习。美国大学课程并不轻松,每周要阅读A4纸上百页的文章,做演讲,汇报和小组讨论,如果成绩不佳会被退学。这个时候更多地靠坚持,心态要好。通常挺过最初的3个月,适应了新的生活、学习节奏,有了社交和活动,就会轻松一点了。

“老人言”要自己经历了,才能深刻的体会,生活会告诉孩子们一切。

Q:除关注GPA、托福外,学生选择海外的学校、专业时要注意什么?

A:生涯探索也是升学指导中重要的部分。学生进入国际高中后,就要做相应课程规划、生涯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与个人气质、兴趣匹配的大学,还要考虑学校所在城市大小,气候。专业选择上,不必过分追求热门的商科、工科,农学、健康科学、营养学等冷门专业也很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美国本科教育的开放,更给了学生在大一大二改变专业的机会。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