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山区最怕高压线,它是低空飞行杀手,跨在两座山之间很难发现,所以起飞前通常也会了解清楚该地高压线分布情况和地形。”
——动力三角翼玩家、推广者覃京丞
广州人覃京丞是动力三角翼玩家、推广者,2009年考取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航空运动飞行驾驶员执照”,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玩家之一;他说目前广东省内持有该证的人也只有25人。覃京丞曾经乘坐动力三角翼拍摄过鸟类保护区和一些自然灾害现场。
低空飞行有“杀手”
2010年4月玉树地震爆发后,覃京丞跟随央视赶赴现场进行航拍,“这次拍摄不算太成功,震区位于一个倒三角形的峡谷中,我们在玉树机场起飞,距离震区17公里,途中经过一个山垭口,这里气象条件非常复杂,过了文成公主庙后,两座山之间的间隙越来越窄,几乎是100米以内了,我们的三角翼过不去,即使往上爬升越过了,离震区有1000米高也拍不到。同时我们又不敢降低高度,怕再也升不起来,所以只能远远地拍了一下。”覃京丞回忆说,“回程的时候,碰见了一只大雕,距离在50米以内了,它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看得很清楚,黄褐色的。”
2010年8月在舟曲泥石流现场:“动力三角翼需要至少300米长的跑道,而且净空要求比较高,附近没有高压线,没有树和楼房。这里是山区,起飞、降落都很困难。幸运的是,这儿当时正在修一条铁路,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里,有一条长600多米的路基,还没铺铁轨,我们就在这上面起飞,距离泥石流现场线程距离13公里。”覃京丞说,当天下着零星毛毛雨,他们一边飞还要随时留意周围环境,“飞山区最怕高压线,它是低空飞行杀手,跨在两座山之间很难发现,所以起飞前通常也会了解清楚该地高压线分布情况和地形。”
提到高压线,覃京丞想起一次惊险的飞行经历,“2011年在武汉长江上飞行,当天有雾,飞着飞着我发现江边竖着不少红白相间的烟囱,我就跟同伴说怎么两边都有,还一模一样。然后突然惊觉这是高压线,已经来不及拉升了,只得做了一个很大坡度的转弯,整个伞面都竖起来了。”
高空飞行要动力
2011年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索兰达保护站,此处海拔5300米高。“我那个动力三角翼的升线只有4500米,在玉树地震时就有经验了,感觉飞起来时动力很小,速度衰减很厉害,所以去可可西里肯定不行。”覃京丞说,考虑到原装发动机肯定会丧失升力,所以自己动手换了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当天我们把飞机组装好后,突然下起了雨夹雪,等了3天,天气好转后才起飞,但是当地很容易刮很大的风,瞬间就能达到七八级,所以我们飞得比较低,离火车只有60米高,能见度比较好,十几公里远都能看清楚,整个铁路线蜿蜒曲折,真的像一条高原巨龙。一伸手就能摸到云彩,这种感觉很奇妙。”
2011年覃京丞去鄱阳湖拍摄珍稀鸟类东方白鹳:“这种鸟的视力非常好,可以看见25公里以外的东西,所以人很难靠近,所以就想用动力三角翼去拍一些细节。”覃京丞和同伴很兴奋地组装好飞机,调试完成后慢慢飞到鸟群聚集的地方,“这时候才发现我们很难追上它们。后来听专家说这种鸟的时速能达到140公里,我们的飞行器最快时速只有100公里,所以根本就追不上。”
起飞容易落地难
2013年9月份,动力三角翼爱好者风影跟教练学习4个多小时后,看着天气很好,就决定自己去单飞。“在280米长的水泥跑道上,我顺利地起飞了。在200多米高空盘旋了几圈,后来发现怎么也下不来,落不了地了。风晃动操纵杆,全靠臂力把控方向,支撑了不久就发现有点可怕,在三维立体的空间里,周围茫茫一片,分辨不出方向来。由于缺乏经验,对高度判断不准,就是不敢落地,就这么盘旋了五六圈。”风影说,这时候才猛然想起来,起飞前没检查油箱,还不知道油够不够,“没办法了,最后顶着心理压力,把机头拼命往回拉,后轮着地了,又被反弹起来2-3次,马上踩刹车,又碰到了侧风,飞机被刮出跑道。最后总算安全停稳。”
所以,这正应了上述汪中云的说法,动力三角翼起飞容易,落地难,一定要经过足够时间训练才能单飞。“不过,它还是很安全的,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教练飞,可能是飞机保养不当,空中熄火了,这种情况很罕见。教练带着他顺着气流,一边盘旋一边下降,滑翔到一个稻田上方,选中一个落地点,安全降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