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10年以来高考的孩子 选择更加宽泛 成就自己的“花样年华”
日期:[2017-06-08]  版次:[A07]   版名:[致青春·高考40年]   字体:【
■2017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广州市第七中学考点,入考场前的拥抱。新快报记者 孙毅/摄

“90后”被认为是追求个性的一代。2010年前后,他们纷纷踏入了高考考场。从此,在高考的历史舞台上,“90后”粉墨登场。录取率逐年增高的同时,学生的选择也更加宽泛,成就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他们便接受着越发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私人定制”虽仍未普及,但注重个人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却逐渐成为时代强音。在这种教育下,加之经济环境的改善,这一代人更清楚自己的所想所需,敢想也敢尝试,追逐起来更是无拘无束、心无旁骛。

关键词:过暑假

中学最后一个暑假 各种消费动辄过万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与家庭条件提升,高考生已悄然成为一个消费群体。“为了高考,什么钱都肯花”——考前的补习、补脑,考时的“高考房”等,这些因高考而带动的各种社会消费,都让高考生群体变为商家眼中的“大蛋糕”。

10年时间,高考经济前端已被开发得七七八八,这时,更加注重个人偏好的“90后”,使高考后的计划打算释放出强大的消费能力。

“那时候考完的最大乐趣或者说最热话题,就是跟同学讨论要去哪里旅行。”2010年高考结束的那个高三暑假,广州考生苏小婷(化名)的班级Q群里时不时就会讨论起到哪玩,最终决定到汕头南澳岛。全班20多个同学,喝啤酒、篝火烧烤、熬通宵等待日出,3天的旅行时间,成为与高中同窗的珍贵回忆。“身边几乎每个同学考完都会去旅游,有的还不止一次,班级游、亲子游、闺蜜游,一个暑假都在玩。”

除了有颗“放飞”的心,不少景点更推出凭高考准考证暑期免票或是打折的优惠政策,不少人将考后2个多月的准考证称为“最值钱的证件”。此前,有家知名旅游网站曾发布准大学生的出游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选择旅行的准大学生出游人次呈现猛烈增长趋势。2014年准大学生出游人次同比2013年增长185%;2015年截至6月高考后,准大学生出游人次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428%。与此同时,随着出游人次的增多,还有旅游消费增长。

读万卷书后自然想要行万里路,但后高考经济却不止于此。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卸下重负,“买买买”自然也是放松的方式。对于苏小婷而言,高考完不仅是与高中时光道别,更是与不少旧物道别。为了迎接大学新生活,她在开学前购买了一台新手机与新电脑,同时还趁着假期,学了车。电脑5000元,手机2000元,学车3500元,再加上旅游费用,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她一人便消费过万。而专属高考生的这个数字,正在逐年上升。

关键词:出国热

学生低龄化与时间短期化越发凸显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国留学逐渐发展起来,进入新世纪后成为一股热潮。2010年代,出国留学热度不减,更带有明显的低龄化与短期化等特征。

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仅为28.47万人,到2015年几乎翻了番,达到52.37万人,多年来的平均增幅达到17%。一开始,出国留学人群是以出国读研究生为主,如今逐渐向低龄化发展,除了出国读本科比例大幅上升外,选择高中出国的学生亦越来越多。

18岁的广州仔王嘉宏,已经在加拿大独自生活了3年。读初中时,由于成绩始终处于中游,父母担心如此发展下去只能在国内考个二本,于是一狠心,拿出几十万积蓄,让他出国留学。

王嘉宏的爸爸自儿子远赴异国他乡便开始巨石悬心,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哪怕长长见识也好”,老王一方面担心这是个错误决定,误了孩子终身,另一方面也希望儿子另辟蹊径,走出另一条人生路。国外的教学环境反而激发了王嘉宏的潜力,经过3年苦读,7日国内高考的第一天,他正参加高中的毕业礼,口袋里收获的,是世界排名前50强的多伦多大学的“入场券”。

相较于出国留学,大学期间的国外交换项目既能让学生到国外走一遭,开拓眼界,同时又具有花费少、风险低等优点。高考恢复后,与高校教学建设水平相增长的,还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水平,连不少非985、211的高校,都能给学生提供短期出国交换的机会,而且交换项目的国家越来越多,可选专业也越来越丰富。

今年本科毕业的吴田(化名),就读于浙江一所高校。大二那年,学校一个德国科隆的交换项目让她动了心。成绩优异是第一道门槛,随后还要撰写申请报告,说明为何想去、有何优势、预期收获等,过了这关,才能进入面试。“当国际交换生,也要有一定的学生干部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吴田在学生会的任职与假期的实习经历,都成为赢得这次机会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还有语言关。

“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有出国的交换项目,去的国家、学校与能交换的专业也不同,加上名额都比较少,所以机会难得。”交换期仅一年,吴田过得很“用力”,几乎不忍心浪费任何一天,日子异常充实。“多走多看,人生才会开阔。”

故事

1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几乎都拿来疗情伤”

●刘莹莹(化名),中山大学学生,2014年北京考生

2014年的夏天,对于刘莹莹而言,是多场告别。

那一年,是北京高考最后一年考前填报志愿。5月份,刘莹莹便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将第一志愿定在广州,只因男朋友一直坚持想去广州读书。那时候,他们已经在一起一年多了。恋爱对于2010年后的高中学生,早已不再如当初般禁忌,但心里清楚“当前首要任务”的她,仍时常注意避免影响成绩。

高考前一周,刘莹莹的男朋友突然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再与自己讲话,也拒绝沟通。“我觉得不对,但强迫自己不去细想,毕竟‘细思极恐’。”直到交完最后一科英语卷,刘莹莹的情绪才开始泄洪。“那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就想哭”。

6月22日,从小疼爱自己的姥姥出殡了。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向来比男朋友成绩高80多分的自己,这次比他低了20多分,但仍考上了中山大学。6月24日,刘莹莹带着满身情绪,不得不赴此前已经定好的云南之旅,在泸沽湖边,正在国外旅行的男朋友打来国际长途,要跟她“摊牌”。

“那晚本来计划要在泸沽湖边看篝火的,后来变成同行的小伙伴们陪我在酒店里大哭几个小时,轮番安慰。”直至踏上南下的旅途,来到中山大学,遇到新的同学,交上新的朋友,刘莹莹才逐渐走出这段感情。如今虽是同城,但却不会再思念或见面。回忆起那个暑假,刘莹莹说,她几乎都拿来疗情伤,“但现在都不太记得了”。

2

“想做学霸,就得保持优秀不落伍”

●王嘉宏,已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录取,广州学生

15岁那年,第一次离乡背井的王嘉宏,便只身一人来到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温哥华。最初,他入读的是加拿大的一所公立高中,学校华人越来越多,自己的成绩也有些跟不上。但面对父母的关切,王嘉宏总是说“挺好”,想转学的念头始终难以启齿。

直至国内初中同班同学小张来温,改变了王嘉宏的轨迹。小张就读的是比较偏远的一所教会学校,鲜少国人。经过一番考察,王嘉宏决定转学过去,从此学习也渐渐步入正轨。

“在国外读书如果想做学霸, 就需要一直保持着优良的成绩,不能落伍。”由于国外申请大学的成绩依托的是长期和多次的大小考试而定下来的分数,如果在前半段学期考得很差的话,后面还是有机会把分数提升起来的。这种教育体系颇对王嘉宏胃口。

6月7日,是国内高三学子赶赴考场的第一天,记者亦是在这时远程连线上王嘉宏。错过与同龄人一同奋战拼搏的这个机会,王嘉宏坦言的确有些遗憾,但他很满意现在的选择。

3年的坚持苦学,王嘉宏最终凭借省考时优异的成绩,将申请的8所大学的offer都收归囊中,其中还包括世界排名前50强的多伦多大学,这正是他所心仪的大学。“出国留学的经历开拓了我的眼界和思想,让我深有体会,只要肯努力、肯下功夫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策划:新快报记者 林波 黄琼 ■统筹: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采写: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黄琼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