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八成五近海水质良好 市政污水海排过半超标
日期:[2017-06-09]  版次:[A10]   版名:[城事]   字体:【
■潜水志愿者在大梅沙洲仔岛海域种下珊瑚幼苗。深圳供图

广东2016年海洋环境及灾害公报发布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6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2016年,全省85.2%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得注意的是,监测显示去年广东沿海海平面较2015年上升65毫米,比常年平均海平面高出92毫米。

■新快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粤海渔

6个重点海水浴场水质优良

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去年广东省在近岸海域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800余个,监测调查项目覆盖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等,共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0余万个。监测显示,去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大部分为清洁或较清洁,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为85.2%,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分别为5.3%、9.5%、5.4%和5.1%,年平均值为6.3%,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港、湛江港等局部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2015年发布的数据,前年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年平均值接近88%,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年平均值为3.97%。

此外,监测的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 生态状况基本稳定。饶平柘林湾网箱海水增养殖区等5个重点养殖区总体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能够满足海水增养殖区功能的要求。南澳青澳湾海水浴场等6个重点海水浴场水质状况优良,健康指数均为优良。湛江东海岛度假区环境状况优良。

入海排污压力依然很大

去年广东省实施监测的74个各类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中,有27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约36.5%,较2015年减少1.34%。超标排放的主要是市政污水入海排放口和入海排污河,主要超标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珠江、榕江、练江、深圳河、黄冈河等主要入海河流年入海污染物总量226.23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173.73万吨,约占总量的76.79%。

其中,监测的38个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中,有21个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超标,超标率为55.3%。

全省监测的24个工业废水入海排污口中,有3个排污口排放入海的废水水质超标,分别来自中国水产湛江海洋渔业公司、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嘉吉粮油(阳江)有限公司。超标率为12.5%。监测的12条排污河中,有3条排污河入海污水超标,超标率25.0%。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何少青表示,入海排污压力依然很大。

海洋灾害卷走超9亿元

去年,广东省有4人因海洋灾害死亡或失踪,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3亿元,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6亿元;海岸侵蚀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7亿元;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东西两翼,以粤东地区为主,汕尾市直接经济损失最高,超过5亿元。去年广东省海洋灾害总体灾情较往年偏轻,但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仍居全国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广东沿海海平面较2015年上升65毫米,比常年(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高92毫米。

海平面上升加剧广东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等灾害程度。根据广东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特点,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建议,9-11月为广东沿海季节性高海平面期,也是台风风暴潮高发期,今年9月7日、9月19日、10月10日、10月22日、11月6日和11月20日前后是天文大潮期,易发生风暴增水、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三者叠加的情况,形成灾害性高潮位,相关部门应特别关注。

相关

我国将投逾21亿元建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据新华社电 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已正式立项,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逾21亿元。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由同济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建,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的海底,分别建立主要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实现从海底向海面的全方位、综合性、实时的高分辨率立体观测,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和海洋灾害的立体观测。同时将在上海临港建设监测与数据中心,对整个海底科学观测系统进行监测与数据存储和管理。

据了解,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成后,将重点关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陆相互作用、海洋环流与沉积搬运、海洋碳循环过程、海底深部过程等四个关键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瞄准关键科学问题,获取我国边缘海的海洋地质、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海洋工程、大气科学等多学科长期精细的观测数据。

在海底建设观测网,被称为继地面与海面观测、空中遥感观测之后,人类在海底建立的第三个地球科学观测平台。目前,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均已拥有海底观测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