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居全球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更从13-18岁提前到了9-14岁。2016年教育部有关调研发现: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1%,初中生为74.36%,高中生是83.28%,大学生高达87.67%。今年“爱眼日”前,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广东省视光学学会、广东省眼健康协会在金眼科名医工作室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每天放下手机一小时,让眼睛回归大自然。
■新快报记者 梁瑜
多项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时间减少近视发生率
“不但在中国,欧美国家的近视率也在增长。”广东省眼科医师学会主任委员、著名眼科专家葛坚教授表示。“近视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根治,应重视预防,激光手术也只是屈光矫正,不是根治。”广东省中小学防近视工作专家组组长王幼生教授表示,虽然孩子们课业重,但只要有充足的户外时间,近视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据了解,澳大利亚一项涉及2000名学生的为期2年的试验发现,学习并不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东亚学生的近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而不是基因,最易近视的人群是那些闭门不出的人——不管他们在室内阅读、玩游戏还是看电视。
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通过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6-14岁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每天保持40分钟的户外活动,不管是打球还是其他运动,都能有效减少10%-20%的近视发生率。
建议每天户外活动累计增加1小时
“有的近视是先天性的,有的是合并眼底病变的,更多是用眼过多导致的。”葛坚称。针对用眼过多导致的近视,眼科领域三大协会联合发布了爱眼倡议书:每天保证孩子放下手机和作业至少1小时,让孩子的眼睛多接触自然光,对预防近视大有帮助;此外,还要尽早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建立屈光档案,了解孩子眼睛发育状况,早发现、早防治。
户外活动具体怎么做?葛坚称,每天至少40分钟,这是起点,时间更长更好。“其实并不难,每天少用手机等电子产品40分钟,换到户外去。”王幼生表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做的研究是建议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澳大利亚的研究是建议每天3小时、一周2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我国台湾的研究认为连续户外时间不如间断时间叠加。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会长岳丽菁教授则表示,户外活动最好避免阳光过强的中午时段,上下午都可以。
葛坚提到,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分配好用眼时间,一次不能太长,比如三四十分钟以后就休息10-15分钟,每天的累计用眼时间宜不超过4小时,且尽量让孩子在自然光线下学习。
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有利及早发现问题
此份倡议还提到希望孩子从3岁开始家长就能带他们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建立屈光档案。
王幼生表示,想要有效防治近视,前提是正确认知孩子眼睛发育的不同阶段及状况。他建议,3岁以上、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孩子都应尽早到医院建立档案,每年甚至每半年检查记录孩子的屈光状态、眼球发育情况等。据了解,建档检查一次只需20分钟,如果孩子视力、眼轴长度正常,可省去扩瞳所需的额外1小时。
我国青少年近视形势愈演愈烈
新快报讯 孩子近视后,近五成家长不会主动去了解近视防控的相关知识。6月6日全国爱眼日当天,爱尔眼科联合腾讯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状况不容忽视,然而家长对孩子近视问题了解得并不透彻。
本次调查共对全国18385人进行了有效调研,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62.4%和37.6%。《报告》显示,近视成为孩子最主要的眼睛健康问题。在眼睛存在问题的群体中,81.8%的孩子都有近视,27.8%的孩子被散光困扰,6.5%和6.3%的人有弱视和斜视。初中是近视爆发的高峰期,近半数的人在初中时期开始近视,这与课业压力突然加重、学生不适应、没有注意正确用眼有关。有45.4%的家长没有主动了解过近视防控知识,他们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近视“没什么大不了”,于是纵容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近视可以完全治愈吗?只有13.9%的家长完全明白近视无法治愈。“这些都可能是我国青少年近视形势愈演愈烈的原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
他指出,科学论证表明,目前真性近视是不可能被治愈的,只能通过戴镜、近视手术进行矫正。与此同时,近视也是不可逆转的,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
他给出的健康小贴士是,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能使近视发生率降低20%;除了医生处方,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近视一旦发生无法逆行,高度近视有致盲风险,应尽早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在医生的帮助下控制近视。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