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它们的华美与残缺,都是与广州“共命运同凉热”的结果(1)
日期:[2017-06-14]  版次:[A14]   版名:[Hi广州]   字体:【
■制图/廖木兴

■沙面

■沙面

才不只是用来拍婚纱照的呢!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广州街坊们爱去拍婚纱照的这些西洋景,看着是大型穿越布景,而在《广州建筑概说》的编著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看来,则是结合了历史与当时时事、地域与民风的“建筑式史书”。

在广州住了这么长时间,这些默默矗立了一百多年的洋建筑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新快报记者 罗韵

A

沙面:曾与广州“共命运同凉热”

建筑类型:欧式建筑群

建筑时间:1859年

地理位置: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

从1861年正式签订租约,到1946年被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历经百年之间,曾经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和广州俱乐部等社交文娱场所也在此成立。

从社会文化上,沙面见证了广州的变迁,是我国近代史和租界史的缩影,从建筑上看,也是集多种类型和风格的西式建筑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集中反映了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以及岭南文化的兼容并蓄。

沙面总平面的规划道路,跟欧洲许多古老城市的平面图有着相似之处,交通系统呈三横五直加外环路的形式,沿途绿荫掩映中分布着领事馆、教堂、邮局、商行、医院和住宅等功能性建筑,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

融合本土文化的英伦设计风格

《广州建筑概说》的编著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陆琦介绍说,广州城最早期的西式建筑,大多是作为办公和宗教场所使用,风格演化自希腊罗马神殿的柱式结构,强调建筑物的端庄和威严,其中最知名的例子是粤海关大楼,俗称“红楼”、“大钟楼”。

这栋建筑物是由英国设计师戴维德迪克仿造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设计,于1916年正式落成。建筑坐北朝南,面积4421平方米,高18.85米,分四层,连钟楼高度31.85米。

东、南立面用白色花岗石砌筑,西、北立面则是红砖墙,首层和东侧柱廊使用双柱,模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贯通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屋顶是穹窿顶钟楼,钟楼四面各砌高达13米的塔司干双柱,置大型四面时钟,内部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座钟,这些钟是从英国运来的。

海关大楼旁边的粤邮政总局大楼的历史要更沧桑一些。这栋建筑始建于1897年,可是在1916年毁于一场火灾,后来由英国设计师丹备设计在原址重建。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大楼再次遭劫,门窗和地板全部被大火焚毁,只剩框架没有倒塌,次年由杨永堂设计按照原貌修复,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典型欧式建筑,它黄褐色的花岗石和斑驳的巨大廊柱,显出磅礴气势和沧桑的历史感。

这座曾经与广州“共命运、同凉热”的西式建筑,如今改为广州邮政博览馆。

除了高大上的办公会议建筑,沙面岛上还分布着不少商业建筑和民居,融合了殖民地风格以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色。陆琦介绍,英国建筑师带来了英伦设计风格,在落地的过程中也需要跟本土的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相融合。

罗密欧朱丽叶曾诉衷情的“一步式阳台”

“英国天气比较寒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建筑的门窗是比较封闭的,可是广州的亚热带气候却相对炎热,封闭的建筑在这里就不怎么实用了。外国人发现了这一点,就把本身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改造,圈廊就是这种改造的典型成果。”

他提到的圈廊,在许多沙面建筑物上都可以找到,“建筑外围围绕一圈走廊,让猛烈的太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房屋内部,达到隔热的效果。另外这里的建筑面积不如西方的宽裕,可发挥的空间较小,设计师就在建筑物本身以及水池、路径和园林等处使用了各种八角、六角等几何形状。”

沙面民居二层、三层的外墙常常能看到一种“一步式阳台”,面积小巧好像窗户,只容一人站立,在莎士比亚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可以见到,男女主角就是在这样的小阳台上互诉衷肠。这种浪漫的小阳台为什么也被外国设计师巧妙地“移植”到广州来呢?陆琦分析,这是出于满足广州“街坊文化”的需要。

“广州人口密度大,光照时间较长,在北方天黑以后大家都关门闭户,待在家中避开外面的寒冷,广州的居民则习惯打开门窗尽可能多地通风透气,也跟左邻右里聊天交流。”在交通基本靠吼的年代,邻里之间居住得密集紧凑,只要走到小阳台上,就可以跟街上、隔壁屋的人对话,十分方便亲热,这种热情好客、不分你我的城市“街坊文化”和城市精神特质,至今也一直传承下来。

大量使用阶梯

大量使用阶梯也是沙面建筑群的一个明显特色。陆琦说,这是因为广州的气候潮湿,英伦风格爱用的木地板在这里就很容易发生腐坏,因此需要用沙土或空心内层垫高,这样到了春秋季节就可以避免返潮。即使垫高以后,建筑物内部的首层和二层也不敢使用木地板,而用水磨石来取代。

在外国设计师跟本地建筑工匠的合作过程中,少不了冲突和磨合。“本地人盖房子喜欢用青砖,西式建筑经常是偏红色或米黄色,于是就要求在本地烧制英国红砖。当时对工人的要求是限制一天烧制若干批红砖,要等到水泥彻底凝固才砌上去,因此工期比本地建筑要久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拼装起来很快,盖一座宫殿也就几年时间,可是国外喜欢用石头,一座教堂耗上百年也是有的。”

现在的沙面,随处可见华丽丽的建筑物外支出一根长长的木杆,上面晾晒满五颜六色的衣物,大理石阶梯两旁也堆放着水盆拖把、盆花和自行车等日常杂物。家庭主妇在石砌的花园围墙下磨刀,送外卖的小伙在廊柱边上扯着嗓子喊他的主顾,“一步式阳台”上跳下来两只家猫,相互追逐着消失在地下室——充满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