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野鸡大学”缘何查而不绝?
日期:[2017-06-14]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三言堂

■张枫逸

据报道,最近,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公布正规高校名单,同时还公布了全国381所“野鸡大学”名单,一些“野鸡大学”被曝光多次仍换个域名继续存在。

“野鸡大学”实际上就是虚假高校,他们利用高大上的名字欺骗考生,特别是低分考生容易被“野鸡大学”蒙蔽。每年高考前后,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网站都会发布“野鸡大学”名单,其中不乏多次上榜的老面孔。  

对于一些野鸡大学“年年曝光年年有”,一些网友有所疑惑。其实,近年来,通过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门的查处,大批“野鸡大学”先后被取缔。不过,由于许多虚假大学的网络域名注册地在境外,网站数据可批量复制,建虚假网站成本低廉,极易改头换面死灰复燃。以“北京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这所假大学在被曝光后更换了网址,变换了官网图文内容,又重新出来招摇撞骗。

因此,年年曝光不等于“只曝光不查处”。即使在查处取缔之后,教育部门依然会对这些黑名单上的“野鸡大学”进行持续性预警。毕竟,我们不能排除不法分子变换新网址保留旧校名的诈骗手段。同时,即使每年不遗余力地曝光,“野鸡大学”名单的传播面和知晓度仍有其局限性。尤其每年都要面对新的一批考生和家长,他们未必知道这些“野鸡大学”的黑历史,因此还是有必要老生常谈,警钟长鸣。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野鸡大学”之所以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也有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性土壤。少数因学历门槛在报考、职称、升迁、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或求职者,出于个人利益驱使,明知“野鸡大学”的文凭是假的,也甘愿花钱买假。一些考生和家长相信有所谓的“内部指标”、“合作办学”,很容易被骗子鼓动,稀里糊涂上当受骗。

围观“野鸡大学”榜单,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自身的责任。首先,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加强对学历、学位证书的认定,打消部分人员企图以“假学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让造假者失去市场。其次,考生及其家长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一些“高校”的自我宣传和“录取通知书”。此外,提高制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野鸡大学”网站行骗固然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骗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在银行开户实名制的背景下,完全可以通过汇款账号顺藤摸瓜揪出骗子,并以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