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儿童用药 如何告别“猜和掰”?
日期:[2017-06-14]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今日快评

■启木

由于儿童专用药品少,有些家长只好通过各种换算,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用药靠猜剂量靠掰。这样做的后果却很严重,有资料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则达到4倍。有数据显示,我国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有10余家,在上市药企中,单一主营儿童用药的生产企业仅有一家。(《新京报》)

点评:其实,儿童药品市场并不小,尤其是二孩时代,更蕴含巨大商机,但困局却由来已久,问题何在?主要原因是儿童用药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进行药效研究,所以企业缺乏动力。有鉴于此,有国家赋予儿童药品以专利独占权和市场独占权,还有地方公共机构提供专项资金,给予药企以政策优惠,这都是值得借鉴的。

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是个长期以来困扰交警的难题,也是广受诟病的交通顽疾。由于取证难,交警的管理和处罚无从下手。近期,济南交警部门在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设备,在实现对交通违法人脸抓拍取证同时,还能识别并曝光违法者的身份信息。(央广网)

点评:抓拍取证没有问题,处罚也有法律依据,问题是启用人脸识别设备的治理成本是不是高了些?这些设备能在多少个路口推广?前不久有地方推出“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也因成本过高而被质疑无法推广。说到底,治理是有成本的,当收益远远抵不过成本时,就有必要反思技术手段本身的合理性。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