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史哲曾大热 如今网络安全成招生“新贵”(1)
日期:[2017-06-24]  版次:[A02]   版名:[高考·报志愿选专业]   字体:【
■廖木兴/制图

专业冷热变迁不断,恢复高考40年来共经历四次较大变化

昨日,新快报记者对近5年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冷热程度进行了梳理(详见6月23日新快报08、09版报道)。事实上,专业没有绝对的冷热之分。记者梳理发现,高考恢复40年来,大学专业共经历四次大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在不断变换和轮回。比如恢复高考初期,文史哲相关专业是大热门,如今网络安全、大数据科学相关学科则成为专业“新贵”。

专业冷热变迁,高校对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则深受影响。对于考生来说,填报志愿要参考专业的冷热,更应该尊重自己兴趣。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黄琼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黄婷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沈逸云 罗汉章 实习生 王上兵 通讯员 陈文举 肖建喜 罗贤甲 卢庆雷

恢复高考之初 学而优则考文史哲

根据教育部制订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中国大学本科共有506种专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进行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最后一次调整,本科专业由原来的635种减至506种。

大学的专业设置并非一成不变,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呈现时代特征。恢复高考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告诉新快报记者,那时文史哲相关专业是大热门专业,许多当时最优秀的考生都选择这样的基础学科专业。

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曾在广东教育系统工作近40年的王老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上大学时,很多大学都是以文史哲类专业而闻名,在教授文史哲专业的教师中,崭露头角的名人也很多,学生研读的不少文史哲类书籍也很有名,“比如,当时有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闻名全国”。

此外,师范专业也是当时的大热门。王老透露,当时与他同一届推荐上大学的8个人,全部选择了师范专业。

八九十年代专业沾上“国际”就扩招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此前热门的专业继续热门,而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国际贸易、财经等专业开始热度大升,这与当时我国实行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和启动入世谈判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说起当年对外经贸类专业的热度,有教育专家用“不上北大上外经贸(专业)”来形容。这些和“国际”沾边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屡创新高,随后的分配去向也让人“眼红”。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与涉外经济有关的领域,如国有大型经贸企业、外资银行或大型跨国公司。

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不少高校开始举办此类专业,或者在原有专业扩招。据在湖北一所高校从教40多年的老教授回忆,武汉大学经济系于上世纪80年代已很有名,而他所在的大学也在90年代开始新增经济管理类专业,报考的学生相当多。

21世纪初 法学大热IT行业起步

新快报记者查阅多方数据发现,专业的热门程度,往往与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成正比。比如,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单位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大增,很多大学纷纷开设了法律专业;同一时期,中国的IT行业正在起步,全国不少院校就开设软件学院。

学校扩招或新开设热门专业,使该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增,为后来就业难埋下伏笔。比如,法学专业持续火了十余年,到了2010年前后遭遇毕业生就业难,并连续多次被列为就业“红牌”专业,该专业由此由热转冷。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房文翠称,法学专业在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红牌专业,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全国法学专业过剩,据统计全国有600个法学院系;其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单一,以培养法院、检察院从业人员和律师为目标,就业市场覆盖面比较窄;同时,由于法学教育本身的专业性强,部分毕业生素质不能满足法律职业需求。

经管专业近年在广东一直热度不减

专业的冷热一方面受大环境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存在地域差异。比如,新快报记者梳理近几年广东省内高校招生情况,发现经管专业持续受追捧。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3所名校的经济学、金融学和工商管理专业,近年来一直十分热门。从2014年至2016年的招生情况来看,这些专业都进入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前十名之列。

近两年来,中山大学的经济类专业无论文科、理科,都稳居高分录取榜第一位;在华工文科专业中,经济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稳居榜首。在暨南大学,会计学和金融学一直占据其招生高分榜的前两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在毕业生人数最多的20个本科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中,会计专业每年都是毕业生最多的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保持在前十。

今年32所高校 新增大数据技术专业

随着互联经济的崛起,网络安全、大数据相关专业成为当下新的热门专业。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需求每年以1.5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相关人才需求将增长到140万人。

教育部今年3月发布《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该通知称,今年全国有20多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或信息安全专业,还有32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在广东的大学中,暨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都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广东警官学院新增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

暨大校方介绍,开设该专业的出发点是为满足国家及粤港澳网络空间安全分析和信息安全检测的人才需求。该校于2015年成立了广东高校首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成为华南地区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专家建议选专业 要把兴趣放在首位

有专家指出,某高校某个专业的整体就业指标不理想,并不意味着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不宜报考。

在高考升学领域工作9年、主导过多款升学工具策划研发的资深人士左海文称,对于考生个人来说,专业没有绝对的冷热,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专业,能真正学得开心学有所成的选择,就是自己的热门专业。“学生的兴趣、学校所在的位置、行业的属性以及学生今后拟就业的地域等,都影响学生对热门专业的定义。”他说,除此以外,学生选择专业还要根据自己的成绩量力而行。

对于没有清晰目标的学生,左海文建议可以先弄清楚3个问题,再做选择——即报考某专业要学什么、你学了会什么、今后出来干什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