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许钦松:广东美术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 探索出一条发展路径
日期:[2017-06-25]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杨之光 矿山新兵 83cmx59cm 1971年作

■何香凝 狮 1914年

■古元 人桥 1948年

中国美术馆首次为一个省的美术作品举办全馆主题展览

日前,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等单位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美术馆将首次全馆为一个主题举办展览,同时,也是第一次为一个省的美术作品作出这样一种安排。对此,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美术馆并非只对广东全面开放,但却是广东美术界首先想到以这样一种面貌呈现。”本次大展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表示:“过去一百年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广东美术家找到了一条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路径。”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在京穗举行

日前,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等单位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该展将于7月8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全馆展出,7月14日举行开幕式。

据了解,这将是中国美术馆首次全馆为一个主题举办展览,同时,也是第一次为一个省的美术作品作出这样一种安排。

主办方介绍,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省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全面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展览,是广东近百年来美术精品佳作的一次集结,也是对广东近百年来美术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结束后,将于2017年8月4日至9月5日继续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广东美术数度引领近现代美术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广东,成为近代艺术变革最为敏锐的地区。新中国画的革新正是从广东开始。“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因而成为本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关键词。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认为,近代以来,广东最早打开了与西方的经贸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中西文化最早在这里相互影响碰撞。一批有志的艺术家在系统深入研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吸纳融会外来艺术之长,对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技巧、工具材料甚至观念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艺术风格,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广东近百年来美术的发展是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在中国美术从传统转向现代、吸纳外来艺术的过程中,广东美术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百年间,广东涌现出一大批中国美术向现代转型的先驱者:比如,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中国现代雕塑先行者李金发、郑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标杆式人物黄新波、古元、李桦等。

“很多人一提广东美术就是岭南画派,这种认识非常片面。”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表示,美术革新要靠思想观念变革支撑,而西方艺术与科技文明,最早就是从广东传入中国内地:“可以说,不仅是美术,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转型都与广东息息相关。”

“在古代,广东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是艺术观念技法的‘输入方’;但近代以来,各种外来文化滋养了一批具有开放、包容精神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家,让广东逐渐成为艺术观念技法的‘输出方’。”李劲堃说。

无论是20世纪前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广东美术数度引领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是全国美术创作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广东美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认知。梁江认为,完整梳理一百年广东美术脉络,对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术史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举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首要意义所在。

本次大展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表示:“通过本次大展的回顾,我们发现,过去一百年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广东美术家找到了一条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路径:他们立足中国传统艺术,不断吸收、融合西方艺术成果,不断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美术向现代转型的‘助推器’。”

近三十个文博机构借出相关藏品

作为一个省份的百年美术梳理,工作量的庞大也是可想而知,名家众多,流派风格也多样,如何能做到清晰全面系统地呈现,也许是这次展览的挑战。经过一年多的前后商讨,最终展览将分为“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等六个板块,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许钦松透露,这个大展的难度非常大,“原本用三年时间来做,最后压缩成了两年不到,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主办方透露,本次展览分别向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黎雄才艺术馆等近三十个文博单位以及学院机构借来作品共计575件,其中从中国美术馆借来91件。

许钦松说:“通过数十个不同单位的作品征集是一项十分庞大的沟通工作,尤其是海外借展的入关问题、保险问题。”

选出广东美术百年史上21位大家

本次大展组建了高规格的学术团队,邀请北京、广东两地著名艺术家和评论家担任学术顾问,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斯奋、广东美协原主席汤小铭等。大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则由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

“本次大展的策展具有三大特色,首先是宽广的学术视野。”梁江向记者介绍,本次大展从美术家及其作品,到创作技法、人才培养、美术思潮都进行了完整呈现,让人们对广东美术的百年成就产生客观和准确的认识,同时也启发美术界对中国美术的转型轨迹进行重新审思。

本次大展的研究视角跳出岭南,立足全国高度,以百年历史变革的视野审视广东美术的贡献。展览关注点也从美术本身,扩展到社会变革和时代转型。大展评选出的21位大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有的主要活动区域并不在广东,如长期旅居安徽、上海的赖少其,在北京工作的古元、罗工柳,活跃于沪杭一带的林风眠。他们的入选,体现出评选工作的美术史高度。

“其次,本次大展汇聚了众多经典作品,全面展示广东美术对近现代中国美术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梁江介绍,大展组委会成立了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学术委员会。入选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575件作品以及入编《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集》的1020件作品,都由学术委员会以学术为导向、时间为线索,经过多轮公平、公开、公正的投票程序之后产生。

有趣的是,21位大家中,只有何香凝一位女性艺术家,对此,李劲堃表示,何香凝作为中国美协第一任主席,她对美术界的贡献举足轻重。“她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女性中国留日学生,通过借鉴东洋学习西方美术,对中国画进行了东西结合的探索并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这也是她能入选的主要原因。”

广东美术百年21大家

(以出生年月为序)

李铁夫

何香凝

高剑父

陈树人

高奇峰

林风眠

关 良

方人定

司徒乔

赵少昂

李 桦

王肇民

胡一川

黎雄才

关山月

廖冰兄

赖少其

黄新波

罗工柳

古 元

杨之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