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3.45亿!黄宾虹作品创纪录成交 这是中国艺术市场的胜利!
日期:[2017-06-25]  版次:[A20]   版名:[收藏周刊·市场拍卖]   字体:【
■黄宾虹 黄山汤口 171cm×96cm 钤印 黄宾虹、黄山山中人、冰上鸿飞馆 题识 黄山汤口。三十六峰、天都莲花、前海胜景由汤口入。九十二叟宾虹。

广州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策划:任天华 张颖

■撰稿:段秀芳 刘茜

那一晚,整个收藏圈似乎都松了口气,为的是黄宾虹先生的作品,“终于”突破亿元大关,“黄宾虹价值被低估”再也不成为一个揪心的争论。

从6岁“见有图画辄为仿效涂抹”,到“白宾虹”“黑宾虹”乃至“水墨丹青合体”的三段式艺术历程,黄宾虹92年的人生,一直与绘画事业紧紧相连。他生前淡泊乃至略显落寞,他的作品曾被时人认为“黑乎乎”而少有问津,售价仅为1元;他捐赠的画,据说曾被遗忘在博物馆里30年未曾打开。不过,这位画者始终相信“50年以后人们会看好我的画”。

2017年6月19日晚,在中国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黄宾虹晚年力作《黄山汤口》,以7200万元起拍,3亿元落槌,加15%佣金,成交价为3.45亿元。

这样的一个拍卖,能为广州艺术市场提供什么借鉴作用呢?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综合

黄宾虹进入市场20年从未过亿

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元成交,“领衔”2017春季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作为画家生命最后一年的集大成之作,它“苍茫浑厚、烂漫华滋”,展现了这位耄耋老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对故乡的怀思。据中国嘉德方面介绍,这幅作品从7200万元起拍,随后一路上扬,很快突破亿元大关,这也是黄宾虹作品首次跃入亿元行列,紧接着多位买家展开了激烈竞争,每一轮新高的爆出,都伴随热烈掌声。经过多轮竞价,当天21时24分,场内中区一位买家报出“3亿”的价格,经过短暂的宁静,最终,3亿元落槌,加佣金后,成交价达3.45亿元。现场顿时掌声雷动,众人纷纷叫好。

黄宾虹作品进入市场20多年间,价格始终未突破亿元,此前最高价格为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6267.5万元成交的《南高峰小景》,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其价值一直被低估。经过此次拍卖,不仅意味着黄宾虹作品价值的回归,也体现了市场对虔诚专注的艺术家的认可和尊重。据悉,《黄山汤口》的买家为山东雷丁汽车。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对此表示:“因为这个出人意料的、非常好的成绩,给整个市场,也给我们所有中国书画爱好者,带来了艺术的欣喜。”嘉德中国书画总负责人郭彤也说:“黄宾虹是一个象征,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这场拍卖不仅是黄宾虹的胜利,更多的是中国艺术市场的胜利。”

最爱黄山,曾刻“黄山山中人”印

黄宾虹原籍安徽歙县,一生最爱黄山。他自称一生“九”上黄山,其实指的是“多次游览”,究竟多少次,大概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二十岁第一次登上黄山白岳的那种震撼,他一定记得——半夜迟迟无法入眠,只好起来画黄山夜景,“青柯坪”“西海门”“始信峰”“天都石台”……

其太太宋若婴的回忆中也曾提道:“四川回来一年后,曾去黄山游览写生。他平生最爱黄山,故刻一‘黄山山中人’印。所画山水中黄山的题材很多。”

夏承焘的《天风阁学词日记》里,曾记述了黄宾虹86岁时对黄山的精彩描绘,读罢,犹如身临其境——“在黄山雨后观云海,初见诸峰间涌现白点,如团絮,旋驰逐聚散,平铺于文殊院前,目光斜射,白絮堆中现粉绛色,如金银出治,未几,云海忽有裂痕,下见人家村舍,正雷电闪闪,盖云上已晴,而云下方雨也。”

曾得陈叔通举荐,进入商务印书馆

人生最后,在其92岁耄耋之年,黄宾虹因为眼疾,已几乎目不能视,这时,他仍然不弃画笔,把他心心念念的黄山,凭回忆升华成《黄山汤口》这件巨幅佳作。然后,他把这幅作品献给了他的恩人陈叔通。

黄宾虹逝世于1955年3月25日。翻开浙江省博物馆黄莺所著的《宾虹南归形迹录》,人生最后那几个月里,他接连为陈叔通画了多件作品。最后一件是《黄山汤口》。从记录中看,《黄山汤口》堪称黄宾虹生前的绝笔巨制——在随后的记录中,不再有过他专门为谁创作巨幅作品的记录。

陈叔通与黄宾虹相识很早。1921年,黄宾虹58岁,正是通过陈叔通举荐,他得以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美术部主任。

陈叔通曾是前清翰林编修、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也是建国后中国工商界最受尊敬的元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陈叔通对黄宾虹的事业生活的关切,一如既往无微不至。

1953年12月17日陈叔通致黄宾虹的这封信,非常有代表性,可以读到陈叔通不但“有能力”给黄宾虹带来帮助,对这位“兄长”亦有发自内心的周到考虑。

宾虹先生:

久不通问,想起居健康。前过旭初来谈中央美术学院拟附设中国画研究所。弟亦知之,并探问,拟推公为主任。弟即虑北京住屋大是难题,而高龄远迁,尤非所宜,顷知可以遥领。以公于画学源流派别研求有素,在今日实为硕果。栖霞老屋以及杭州气候,均已便习,甚盼以所有述作各稿均送交公家代为整理(宣古愚曾片动未从,今仍存家中,实为可虑),较藏之箧巾为妥。春和能来京一游,以花时为宜,老友亦得快晤。同所企愿,但不勉强。车上下且亦须三日方达,仍为不便。每年赐书画多用宿墨,以后千万用现磨者,则浓淡皆不致涩滞而光彩焕发矣。即颂颐福。

陈叔通或代章伯钧求《南高峰小景》

当时索画是件常见的事,因为关系密切,陈叔通更是完全不和黄宾虹见外,要画,画什么,怎么题款,都直接明了。

再来看看1950年4月8日的这通信。

宾虹先生赐鉴:

每开岁即给画一二纸,至为感激,尤羡寿征。今年尚能援例否?如不以为渎,大小不拘,求寄至北京东城灯草胡同廿号。海内灵光,非公莫属。越园可惜。校课尚可兼否?并念。即颂道绥!

弟陈叔通手上

陈叔通亦为他人向黄宾虹求画,1954年12月25日,黄宾虹写日记,提到陈叔通来函,对他未能赴京参加政协会议表示遗憾,并代章伯钧求画。来看章伯钧上款的黄宾虹《南高峰小景》,署款“九十二龄宾虹”,2014年在中国嘉德以6267万元成交。而这封信作于1954年年末,从时间与信中要求来看,陈叔通代章伯钧求得的这件作品,极有可能就是《南高峰小景》。

记得当年《南高峰小景》拍卖后有人说过,黄宾虹款署“九十二”的至为稀见,“九十二”龄的宏幅巨制更是绝少,市场上仅有陈叔通旧藏《黄山汤口》可与之比肩。在寻找《黄山汤口》资料的时候,巧合读到这封信,令人感慨——原来,两件巨制很可能皆为陈叔通所求——而黄宾虹对陈叔通的诚恳与感恩,都在画中。

凭借多年的“贯通六艺”,黄宾虹的绘画其实早已进入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亦凭借他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终于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成就了这幅绝笔巨制。

世异时移,几十年光载瞬间已过,如今,正是这集合了多重因缘的《黄山汤口》,使得作者本人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领域继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黄胄等之后,又一位单件作品价格突破亿元的画家。

黄宾虹曾强调说:“图画之事,肇始认为,终侔天造。”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道和艺的理解,也透露出其淡泊沉定的心志。也许,对于他来说,这几十年后所发生的一切,他早已心中有数,一切很好,一切刚刚好。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