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黄新波 画面有浓厚诗情深湛哲理
日期:[2017-07-02]  版次:[A23]   版名:[收藏周刊·广东美术百年]   字体:【
■黄新波 他并没有死去

黄新波 (1916-1980),原名黄裕祥,笔名一工,广东台山人。擅长木刻、油画、文学等。历任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我很小就知道岭南的居廉居巢,岭南画派在没骨画法上的贡献独树一帜,是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的一页。近现代以来,广东出现关山月、黎雄才、梁世雄、陈金章、陈永锵、方楚雄等诸多优秀的中国画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何水法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黄新波1933年到新亚学艺传习所学习时认识了鲁迅先生,听取关于木刻创作的教导。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应同学刘岘之邀,共同成立无名木刻社,手拓出版《未名木刻选》和《未名木刻选集》。著名艺术史家迟柯曾评价称:“他要在有限画面上表达浓厚的诗情和深湛的哲理。”

对比美国版画家肯特

他的画更富于诗意

黄新波1935年以前的木刻,带有较多模仿西方某些画家的痕迹(梅斐尔德、法复尔斯基、科拉夫兼珂),而后来他融合了墨西哥革命画家利维拉和奥罗兹科的粗犷朴厚和夸张变形的造型以及象征性的语言,还有美国版画家肯特的均齐的排线和单纯的构图而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木刻风格。

已故画家肯特的遗孀莎莉·肯特夫人曾见到他的作品,十分惊喜地说:“是受了肯特的一些影响,不过肯特的画更坚实强烈,而他的画更带有中国的韵味也更富于诗意。”

迟柯曾评价他称:“新波的本性,是一位诗人和哲学家,他要在有限画面上表达浓厚的诗情和深湛的哲理,就不能不采取他所运用的艺术语言。这正是他的艺术的独创之处。”

把抽象的观念传达给观众

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上世纪40年代末,黄新波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而生计又十分艰难,但他创作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版画《码头》可以作为代表:画面左侧是“顶天立地”的半个工人的脸,一只大眼里充满失望的愤怒:右侧是刻画精致的砖墙,与工人的半张脸构成美丽的对比。中间可见远方的海湾工厂和一些不胜重负的童工。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新波画了相当数量的油画。而大多是近于青灰色调,其中《都市的人》表现夫妇二人无言相对的痛苦神色,背景上正有人投海自杀;《晨》则描绘小职员和童工匆忙上班时紧张而麻木的情态。

黄新波后来明确地意识到,他应该发挥自己艺术语言的长处,他的独创性的艺术是有益于人民社会的。《年青人》(1961)可以说是他艺术道路“回归”的一个转折。接着完成了可以作为他杰出代表之作的《太阳从我们手中升起》(1962):美丽的非洲的青年妇女,背着枪支,把“大地”和初升的太阳用双手捧在胸前——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生命自由和光明。

迟柯写道:“新波的才能在于他能够运用借喻、寓意、象征的手法和鲜明有力的造型形式,把抽象的观念清晰无误地传达给观众,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