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铁夫 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日期:[2017-07-02]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广东美术百年]   字体:【
李铁夫 (1869-1952),原名玉田,号昭龙。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油画的中国人。1950年,李铁夫回广州,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当选华南文联副主席。

■李铁夫 盘中鱼

孙中山曾赠李铁夫“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题字,并与黄兴等联名在报章称赞他“在各地赛会中均名列前茅,洵足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李铁夫原名玉田,生于广东鹤山。十八岁远越重洋,先到美国遂即转去英国学习美术。李铁夫幼年即具艺术的天资,加之刻苦勤奋,在英国阿灵吞美术学校学习的头一年即获得考试的冠军。1916年在美国加入了当时最高的研究机构“绘画研究院”达十年之久,是这个机构里的第一位亚洲人。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我国学习西方油画第一人

李铁夫在欧美数十年,所经历的学习和研究机构甚多,除以上两处以外,至少还有美国“纽约美术大学”和很有影响的“艺术学生联合会”,正因为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艺术的探求者,故而能够精湛地而决不是皮毛地掌握了西方的油画、水彩和雕塑(未见遗作)的技巧。在国外的展览评选中,他曾多次获奖。

李铁夫在阿灵吞美术学校学习美术始于1887年,几乎较李叔同赴日留学早二十年,实是我国第一个学习西方油画的人。他保存下来的在国外的作品虽少,但也足以见他精研西方现实主义优秀的油画技法所达到的出色成就。用较薄的色彩(许多地方都可看到画布)有步骤地画出形体深厚的形象,面部常用轻快的小笔触,有条不紊地塑造出骨骼肌肤的结构,生动而鲜明地突现出光感和质感。须发和衣服上奔放和阔大的用笔,常以果断的腕力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激情。用光和用色虽然仍遵循学院的古典风格,但在色彩的关系上更强调了冷暖对比的效用,打破了单调的“棕调子”。

显示深厚的中国书法绘画素养

李铁夫走的是古之士人的退隐之路,在香港过着潦倒蛰居的独身生活几达二十年。近八十岁时还住在一间三面无墙“家徒四柱”的破屋里,他自嘲地称之为“水瓜棚”,《画家冯钢百》和《坛盘与瓜蔬》是借别人的画室、用别人的画布颜料所作的归国后少数油画中的代表之作。

迟柯先生评价其作品:“厚涂的颜料,豪放劲健的风格,以纵、横、疾、徐、揉、点、刮、擦等多变的笔法,如同交响乐一样谱写出种种物象的不同的特质,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中国书法、绘画的素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