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林风眠 最早倡导中西融合
日期:[2017-07-02]  版次:[A17]   版名:[收藏周刊·广东美术百年]   字体:【
■林风眠 伎乐

林风眠 (1900-1991),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作品有《春晴》《仕女》《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笔触之粗犷、色彩之强烈、风格之纵放,前所未有。

——郎绍君

旧剧脸谱及装束,本身已富有画意,良公取此以为画材,为国画别开一生面,甚觉新颖可喜。且笔意简劲,使气魄声容活现纸上,尤足惊异。

——郭沫若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林风眠1900年生于广东省梅县,为林家长孙。祖父是雕刻墓碑的石匠,父亲雨农先生是画师并继承祖业。林风眠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辟者。他倡导“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念,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西方美术史研究权威苏立文曾专门撰文称赞他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

1904年,4岁的林风眠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并进蒙馆,取学名凤鸣;1908年,入旧制初级小学读书;1915年,以高校三年级肄业的成绩,越级考入省立梅州中学。

1919年12月,林风眠自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先入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专习油画。1921年至1924年间,林风眠与留法学生刘既漂、林文铮、吴大羽等组织霍普斯会;1923年赴德国研究艺术,作大型油画《摸索》等;1924年返巴黎,5月,以油画和中国画42幅参加“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初步尝试中西绘画融合之道。

“艺术之原始,系人类情绪的一种冲动,以线形颜色或声音举动之配合以表现于外面。”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辟者。1926年初,林风眠回国,在蔡元培的提携之下,未满26岁被聘为北京艺专校长。两年后,又赴杭州出任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的首任校长。执掌中国南北两大美术阵营的十年时间里,主持成立艺术运动社,推动社会艺术化。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林风眠率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生向内地迁徙,1938年3月奉命将该校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出任委员一职,稍后辞职。之后数年,林风眠独居重庆,创作了大量水墨画。

1951年,林风眠辞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职务,定居上海。经常去看他年轻时所曾经轻视的京剧和越剧,创作了大量的戏剧画。1956年,林风眠的女儿、夫人获准出国,自己则独居上海,继续其美术创作,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0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1977年,林风眠经由广州抵达香港。两年后在上海展览馆举办“林风眠画展”;9月,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

著名美术史家郎绍君曾评价他:“笔触之粗犷、色彩之强烈、风格之纵放,前所未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