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治水6年,东濠涌如何华丽变身?
日期:[2017-07-03]  版次:[A04]   版名:[政研室]   字体:【
■东濠涌变得清澈起来,吸引街坊前来戏水。

从劣Ⅴ类黑臭河涌,到消暑避夏的好去处

河流作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关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东濠涌,作为城市河涌治理的一个缩影,使生活在这里附近的街坊们感到了真切的变化。

从劣Ⅴ类黑臭河涌,到Ⅱ类优质水质;从人人绕道避之的地方,到休闲漫步、消暑避夏的好去处……6年治水,东濠涌治理背后存在什么诀窍?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陈海生 通讯员 翟晓雪

鸟群、鱼群增多见证水质变好

一湾清水在繁华闹市中穿流而过,东濠涌畔游人如织,人们走在波光粼粼的水边,时而惊叹源头瀑布的壮观,时而徜徉于石板路上凝望水中悠悠桥影,时而结伴欣赏河涌沿岸红花映翠、竹影婆娑的秀美景致……

东濠涌——这条汇聚智慧与心血结晶的河涌,南段整治耗时2年,中北段整治耗时4年,越秀治水人历时6年,终于赋予东濠涌焕然新生。

“东濠涌现在不仅有鱼,还吸引了特别的鸟。”街坊老胡说,最近有一只全身深蓝色羽毛,有着艳红色尾羽的红尾水鸲经常出现在东濠涌近某酒家河段,还吸引了不少人专门来围观拍摄。

据了解,这只特别的鸟是对栖息地水质要求很高的红尾水鸲,它罕见地出现在广州市区,见证了河涌治理、环境改善的效果。

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张瑞生调研员说,整治后,东濠涌水质达到四类以上标准,水质优化带动了生态的恢复,鸟群、鱼群品种增多,河涌中也有了虾的踪迹,东华西路以北水生植物久生不衰,东濠涌边长期忍受腐臭气味的居民,如今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就在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信息的最新数据中,今年4月东濠涌水质为Ⅱ类,位居全市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的首位。

调水补水与水质净化有机配套

从劣Ⅴ类黑臭河涌,到Ⅱ类优质水质;从人人绕道避之的地方,到休闲漫步、消暑避夏的好去处……如何让东濠涌找回属于它所代表的广州水城记忆?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越秀人想了很多办法。

东濠涌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全长4.51公里,位于广州城区的中心地带,是起源于宋代广州六脉渠中唯一保存下来、未完全覆盖的一脉。东濠涌的整治工作前后分为两期开展。第一期整治为东风路至珠江段1.89公里的明涌。2008年开始动工,主要实施截污补漏、调水补水、水质净化、景观堤岸等工程。为解决水浸街及水污染等问题,2011年开始,实施东濠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东风路至麓湖长2.62公里的雨污合流暗渠,至2015年6月竣工。

东濠涌治水,水是河涌的灵魂。水从哪里来?越秀水务局的工程师介绍道,珠江离海很近,受南海潮汐的影响,一天有二次涨潮和低潮,凡是广州河涌的水都是在珠江涨潮时,把水闸关了,就蓄水了。

这种蓄水方式,令河涌静水一潭,不灵动。越秀治水人不满于此,他们决定用调水+补水的方式,让东濠涌的水流动起来。于是,在珠江二沙涌建起了一个抽水泵站,然后通过1.89公里的管线,将抽上来的珠江水输送到位于东风路越秀桥的地下净水厂,从此让水往下游流,潺潺不绝。

为保证河涌水质,让市民亲水戏水不刺激皮肤,越秀治水人还规划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13万吨的地下净水厂,占地2000多平方米。它采用综合式的地下气浮生物滤池为主体工艺,通过混合絮凝、气浮过滤、紫外线光催化氧化等主要工序流程,对补水水源进行净化处理。经此工艺处理过的河水能达到清澈、透明、可触摸,对人体皮肤无伤害的理想效果。

“这不是自来水,是净化水。它仿照韩国首尔清溪川的模式,从珠江用泵站调水到越秀桥水质净化厂,经过处理之后,排入东濠涌。”据介绍,广州全市121条河涌整治,唯一东濠涌实施了调水补水和水质净化的有机配套,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河长制加上全民共同管治保水质

为确保河涌的安全、清洁,东濠涌的管理尤为重要。在越秀治水人看来,河长制是推动河涌治理工作推进的有效举措,2016年度广州全市河长制考核越秀区名列第一。

目前,越秀区成立了东濠涌管理委员会,今年又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三级河长制:区长苏佩担任东濠涌区级河长,流域途经的洪桥街、建设街、登峰街、白云街、大东街、大塘街、珠江街等七条街道的办事处主任担任街级河长,所属的18个居委会主任担任村居级河长,责任包干到“户”到人。

越秀区河涌东濠涌管理所叶所长认为,全民要共同参与东濠涌的管治,才有更好的成效。他说,有的市民将装修的余泥垃圾,无牌小贩将烧烤的炭灰等倒入河涌。每逢遇到举报,城管人员、环卫工人就会立即出动,进行清理工作。同时市民自发成立护河、爱河志愿者团队,周末期间,8人一小组在东濠涌附近巡视,劝导不良行为。

2013年4月,越秀区人大城建工委牵头成立了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18名公咨委委员来自人大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整治范围内机团单位代表及居民代表,疏导民意、汇聚民智,在孖鱼岗涌渠箱改造工程、省航运设计院借地工作、园林景观建设给予了不少客观可行的意见,妥善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推动工程一路前行。

数说东濠涌整治

3.8公里堤岸

东濠涌整治后,3.8公里堤岸实现了“绿化、美化、生态化”,10座桥“修旧如旧”,呈现小桥流水的意境。同时,文化建设贯穿于治理过程,挖掘水文化、桥文化、石文化、广府文化、名人文化等人文历史内涵,擦亮越秀“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品牌。

一间博物馆

利用涌边两栋民国时期的旧民居改建完成了东濠涌博物馆,集中记录和展示了广州河涌历史文化和东濠涌综合整治成果。这是广州市第一间以水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也是以“平民”为风格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水务局管理。

24.6万居民

东濠涌中北段沿线截污系统及防洪排涝体系得到了完善,每年可减少204万吨污水排入河涌,朱紫寮后街等低洼地区雨季“水浸街”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惠及河涌沿线24.6万居民。真正实现了集水脉、文脉、史脉、人脉、商脉于一体的岭南特色山水城市格局,塑造岭南水乡特色生态城市。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