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防沉迷系统作用有待商榷
日期:[2017-07-03]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来论

■龙敏飞

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试和内测,腾讯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

未成年人沉湎于游戏中不可自拔,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此外,玩游戏的时候,还容易诞生一些不理性的消费,尤其是未成年人利用成人支付账号在游戏里无节制的消费,让不少家庭陷入困扰。

对此,相关部门也早有一些规定与通知。早在2007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基于电脑上的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规定通过游戏收益的控制来引导玩家自我节制。缘于这样的现实,对腾讯此次推出的限制未成年人上网的规定,虽然只是对相关通知的一种遵循,但还是值得点赞与肯定。因为这般做法,不仅见证了一家企业的责任担当,也符合各方期待。

但问题也来了: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就能防止未成年人沉湎于网络游戏吗?恐怕很难!对此,可以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众所周知,因为相关法律的规定,共享单车方面都有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共享单车。但在现实中,12岁以下孩子骑共享单车的情况,似乎并不少见,而一有新闻爆出,也基本都是给公共安全带来伤害的例子。这样的现实境况,也再次证明一点:规定是一回事,现实执行是另外一回事。

为何会这样?一句话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共享单车如此,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或许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比如,因为实名认证的缘故,未成年人玩游戏会被限制,但孩子们完全可以冒充父母来进行实名认证,甚至是用不怎么会用网络的爷爷奶奶来认证,因为所有的资料,孩子们都能获取到。除此之外,就算这款游戏进行了很严格的认证,孩子们无法用其他人的资料来认证,孩子们可以玩的游戏,还是有很多的。这足以说明,技术手段的限制,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

因而,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别陷入技术迷恋。甚至可以说,为了更好地限制未成年人过度玩游戏,还需要多措并举,在相关企业的技术限制之外,作为社会,应该考虑建立分级制度;作为家长,也应做好相应的督促工作,别成为孩子沉湎游戏的帮凶;而作为老师,也应该对孩子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可以说,只有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才能营造更好的氛围,也才能避免孩子们过于沉湎网络游戏。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