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城中美宿 住进他们的情怀里(1)
日期:[2017-07-06]  版次:[A34]   版名:[女人帮·热辣生活]   字体:【
■喜临院的名字有点“开门见喜”之意

■“年月房”成为爆款,三面落地窗,无死角望江视野

■院落规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里打开的,不仅是咖啡馆的们,同时也开启了新的社交生态圈

■房间设计遵从极简原则

■林龙总总的小物替主人彰显着态度及喜好

曾被废弃的老船厂,如今的喜悦庭院

主人:高宇

地标:番禺区上漖村珠江边喜临院

番禺上漖村的珠江边,有一座上世纪80年代的上滘船厂,5年前被弃之不用,而它隔壁是番禺珠江边很出名的两家餐吧,其中一家喜洲吧的主人高宇,是一枚对各种老物件极度痴狂的神人,他在喜洲吧附近租了好几个大仓库,存放他那些从世界各地搜刮来的、带着各种历史沧桑的旧物。

喜洲吧刚开业的时候,高宇想找个合适的角度来给自己的“孩子”拍张美照,无意间闯进上滘船厂,老船厂里绿树成荫,温度似乎都比外面低几摄氏度,很舒服,然后这个喜欢老物件的人“毛病”又犯了,不过这次喜欢上的不是一件东西,而是爱上了老船厂整体。

以高宇行走世界,睡过无数酒店、民宿、客栈的眼光,“叮”一下发现了宝藏——要是把老船厂改成一所有腔调的民宿,估计会有人欣赏,嗯,也正好给他那些老物件找个好地方让它们出来见见光。

心思一动,高宇就找到老船厂主人,跟人家磨,要把这里租下来,上滘船厂是私人企业,主人早无心经营,赶上高宇这么一位神人,两人一拍即合,签了十年租约。

接下来三年,时光流转,高宇一边拿着隔壁喜洲吧的收入养着老船厂改造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船厂租金一个月就5万元),一边把周围仓库里他那些尘封着的宝贝们陆续搬到这5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旧货市场淘的木头,人家不要的青砖红瓦,从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balabala等地运回来的木头的、铁的、各种材质的灯、船、火炬、火把……

恋物之人懂得惜物,站在曾经的上滘船厂如今的喜临院院中,高宇看向每一处的眼神都像看自己的孩子,梁上的旧木头为了齐整都被切割过,切下来的小块他舍不得扔,叫人砌在一起放在公共卫生间门口当了装饰,你别说,还蛮有调调的。

他懂得节制,留白为美,所以他只给院子规划了25间客房,其余就都属公共空间,不过三年时间,高宇也仅是按自己的节奏做好了全部25间房之中的9间。

其中,24间是按24节气的名字命名的,另外最大的一间取名“年月”,90平方米,三面大落地窗,无死角望江视野。自2016年10月1日喜临院正式开门迎客以来,“年月”当仁不让成为“爆款”,高宇说有个美国人,来喜临院住过好几次,每次都订不上“年月”,急死个人。

所有房间都安装了地暖,对于潮湿阴冷的南国城市,这设备实属良心。房间的格局不大一样,但贯穿的元素大致相同:精致、讲究、气质,床垫用230支纱的,超五星级酒店标准;洗浴用品用欧舒丹高端系列;连烧水的壶,也看重的是其圆圆胖胖的身材与房间气质的调性统一……

他当然更懂享受,专门做了一个地下酒窖,连墙壁和地面的石头都故意做成原石的样子,就让你踩上去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好像真的走在欧洲古堡庄园里的酒窖似的。

他更知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在整个院子的规划改建中,原本长在那里的树植,他就还让它们长在那里,而在建筑上迂回绕过。老船厂以前进船用的河道,一半围了个泳池,通珠江的那部分,也有些大蓬大蓬的绿植,这一蓬是工人从江里拦过来的某种水生植物,给固定在那儿的,那一蓬是村里人家给的姜花……每位入住的客人,欢迎水果是刚从树上摘下的黄皮——院子里有各种果树,早些时候能从桑树上摘桑果吃,莲雾粉色的果子累累地挂在树上,黄皮就这么个摘法,还是结得满树的果实……

喜临院的名字也很“高宇”,喜洲吧的喜,喜临院的喜,都有点“开门见喜”之意,然而喜临院显得更出世一些,简单、自然、喜悦,这六个字可以看作是对喜临院的解读,就连英文名字,也嵌入“喜悦的庭院”的含义,写为“JOYARD”,JOY+YARD,快乐的院子。确实,你看高宇在院子里东摸摸西逛逛,你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他眼里那都是无价的宝贝,那种快乐,不足为外人道,所以他三年来猫在这个地方,一点一点把“情怀”立体化,完全乐在其中,优哉游哉。

清晨闻着咖啡香醒来,感受更“广州”的生活

主人:John

地标:江南西青凤大街Green House

Green House在江南西一个安静小区里,John和哥哥七年前开了名为“绿屋”的设计工作室,两年前,设计重心转去香港,John留恋这地方,喜欢咖啡和旅行的他,干脆把这里改成Take away的咖啡馆,自己旅行搜集的有趣物件及设计产品也放进店面,客人点完咖啡,进来逛逛,浏览完,咖啡也做好了。

可以说,这里打开的,不仅是咖啡馆的门,同时也开启了John的新社交生态圈,友好的社区气氛让John生出分享的念头,“住一晚,是最好的方式,是特别的体验”。于是,John租下Green House旁边和楼上各一间的房子,按自己理想中的民宿样子做了改动,命名为“绿·部屋”和“绿·尚屋”。

曾经,“绿·部屋”和“绿·尚屋”进门都是老房子格局,上世纪80年代的瓷砖,40平方米的空间里阳台和厨房最大,洗手间巨小,间隔很不实用。

设计工作的五年,让John累积了很多帮别人开店和改建旧房的经验,加之自己经常出差住酒店或民宿,他很知道什么样的住宿环境才舒适:“吊灯、地毯或浴缸,都会给人一种很难清理、不干净整洁的印象,我遵从极简原则,空间要够大,摆设要方方正正,给人放心整洁的感觉。”

John又从地理位置出发考虑,把厨房去掉,“来广州,当然要吃,‘食在广州’才是重头戏,江南西食肆林立,根本不用自己动手用厨房。”不设厨房,打通阳台,空间扩大,拓宽卫生间,电线入墙,家具定制,旧滑板改装的凳子、电影院收来的电影角色雕塑、复古的闹钟……林林总总替主人彰显着态度及喜好。

“绿·部屋”和“绿·尚屋”2晚起订,John将咖啡馆一面橱窗做成“留言框”,每个来的人几乎都会在那里拍照,像是Check in;每天早上,John很早就会来准备咖啡:“我要我的客人早晨可以闻着咖啡香醒来。”

广州长大的John,把“让人知道广州人的生活”当作经营民宿的最大乐趣,他会在清晨8点给客人一个Morning call,建议客人可以起床去茶楼喝早茶,体验广式茶楼文化,游走江南西,感受老城生活,甚至漫步东山新河浦,逛特色咖啡馆,这相对“慢”一点的民宿小屋和它的主人John,希望让每位客人都能近距离感受更“广州”的广州人生活及文化。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