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的士装摄像头,能否遏制拒载议价?
日期:[2017-07-10]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耀琪

近日,广州法制办网站先后挂出两份文件,即《广州市客运出租汽车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广州市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行业服务投诉处理办法》。按要求,广州市出租车配置不少于1套录音设备和3路录像设备,出租车违规行为计入司机“信誉档案”,出租车拒载等违规现象,乘客还可通过微信投诉。

按规定,广州市出租车应配置包括卫星导航、录音、视频监控、服务评价、人脸识别、重力座位传感信号等功能的车载终端,接入监管平台。功能如此强大,目的是解决乘客投诉司机拒载缺少直接证据等问题,还能远程监控司机的违规行为。由此可见,除了野鸡车、克隆车、外地车,只要是合法的士,都要身处这个技术约束中。对于不依规守法的的士司机来说,也会起到一定的震慑力。

当然,此举也是带有一定的“用重典”的意味。要知道,广州的士处于良好口碑的年代,恰是连智能手机和卫星定位都没有的。其时这个行业处于良性发展的黄金期,收入稳定带来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和谐。遇到的士拒载,乘客一个投诉电话就能让行政介入,很少会因为“证据不足”让违规司机有恃无恐。如今技术密集的介入,恰恰折射出这个行业的紧张局面。

几年来有关部门或媒体多次暗访都能发现,拒载、不打表和拼车情形非常严重和普遍,尤其是在深夜时段和机场火车站地区。违规者并非不知道稽查人员暗中存在、时常出击,但照样有恃无恐,还不怕乘客投诉。类似违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如果面对公然违规都治理甚微,那么靠乘客事后投诉、再去看视频录像,作用就更难高估了。何况实时监控,不等同实时出击。有关部门如果无法升级执法力度,单靠车辆自身记录就会很被动。何况,车上设备一样可能被违规者屏蔽。

对乘客来说,投诉违规出租车只不过是出了一口气;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常常会嫌投诉麻烦还可能没结果而缺少积极性;至于交通管理部门,今后或许面对更海量的投诉,要一一去调取和分析音频视频,对违规的处理和对消费者的反馈会不会更加延后呢?更重要的是,即使证据齐全,如果涉事出租车企业硬撑,包庇不处罚,行政部门能奈何吗,能清理出局吗?类似问题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有了,也不是靠互联网技术能解决的。

此外,车内音频视频的采集依然会绕不开乘客隐私问题。为了全方位收集证据,乘客个人信息包括样貌、体态、穿着、交谈都会录入。由于车内空间狭小无法回避,乘客和的士司机之间关系就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况。考虑到现在个人信息泄露状况比较普遍,乘客的压力就会增加,甚至超过了对搜集司机证据的需求。

因此,在推行技术控制的同时,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和检讨的士行业的生态和处境,解决其出路问题,首先是靠经济、市场手段,其次才是行政约束,最后的防线才是技术性介入。曾经兴起的网约车从来就没有上述官方齐备的技术手段,更别说安装摄像头去监督乘客和司机,却获得民众的普遍追捧,这就是市场解决之道给我们的启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