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指标到校”录不满,教育均衡仍需努力
日期:[2017-07-12]  版次:[A02]   版名:[新见]   字体:【

■知遇

据《新快报》报道,7月10日,2017年普通高中提前批“指标到校”计划完成录取。今年,有7269名通过“指标到校”计划完成录取,其中1832名考生以相对较低的分数、通过相对较低的门槛进入示范性普通高中,但是今年尚有1733个指标计划未能录满。

为让更多考生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自2016年起,广州开始实施“指标到校”政策。按照招考办分析,指标计划未能录满是由于今年考生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受考生填报志愿和学业成绩双重因素导致的。

就政策设计初衷来说,它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解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让每个初中的尖子生都能获得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至少在目前教育资源远未均衡、强势师资无法短期配足的情况下,这是逐步解决初中择校过于突出的务实途径。

从成绩因素来看,分得指标的学校学生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进入该示范性高中的“入场券”,学生必须达到各示范性高中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因为各校会以近3年在提前批公办公费最低录取分数的平均值下降20分划定最低分数线。如果达不到这个分数线,考生依然无缘名校。所以,每年“指标到校”计划必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流标。比如今年两所省属名校华附、省实的“流标率”均超过50%,以至于完成率只有45.74%和42.19%。相比之下,18所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计划完成率超过90%。

考生意愿和现实状况之间的错位可见一斑。“身价高”的学校,其门槛依然很高,以至于一般初中考生都不会对这些学校抱以过高期待,倒是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因为分数线更低些,进入这些学校的可能性才会更高。所以,尽管有关部门希望一流的学校能把优质学位降分送给普通学校,这个良好的愿望始终会遭遇现实的天花板。

对于一流的省市学校而言,都在竞争尖子生,因为这事关三年后的升学率等指标。掐尖、抢苗子都来不及,因此主观上不会积极愿意接收降分进来的学生。对这些学校而言,生源水平参差是最头疼的,与其花三年努力把降分进来的学生培养成才,不如直接收录尖子生更加稳妥。

因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推行指标到校政策,因为这事关公平大局,不能因为名校的“私利”而收缩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现实情形下的目标功利性。除了继续义无反顾地推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还要让优质师资真正能流动起来,才能补足短板。否则单纯靠名校“施舍”少量学位,始终不是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根本之道。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